文章图片
对于文学经典的经典性解读 作者|彭永强
来源:白水轩文房(微信公众号)
【世界性|彭永强:对于文学经典的经典性解读|文艺评论】中国先哲曾有云:一叶障目 , 不见泰山 。 这是对我们认知极其形象的一个概括 , 认知渠道的闭塞 , 必然导致认知经验的匮乏、认知理念的偏差 , 继而对于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判断 , 必定会出现基于既往经验的盲目揣度 , 这样闭门造车式的自度与衡量 , 大致会造成两类后果:其一是夜郎自大 , 唯我独尊 , 对于外界的一切既不了解又不尊重 , 只是一味沉浸在自我既有的虚幻成就中;其二是妄自菲薄 , 由于对于外部世界缺乏客观而深入的认识 , 因无知而盲目敬畏 , 最终导致“厚彼薄此”、自惭形秽 。 当然 ,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 , 夜郎自大与妄自菲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甚至可能兼而有之、矛盾共存 。
在阅读青年学者杨文臣博士的学术新著《墨白小说的本土性与世界性》时 , 我对中国人在世界文学面前常见的夜郎自大或者妄自菲薄的态度 , 进行了细致的审视、搜寻 , 非常庆幸的是 , 这两种不正常的心态 , 在这部学术著作中“毫无踪影” 。 以我之见 , 我们的文学 , 尤其是当今阶段的文学 , 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前提条件 , 即是平等而视 , 不自满自傲、自欺欺人 , 更不应该自觉低人一等、甘居下风 。 这一点 , 作者杨文臣博士处理得客观而恰当 , 不卑不亢 , 从文本出发做以解析比较 , 而并非“上下其手” , 仅做表层的高下之分 。
众所周知 , 著名作家墨白作为当代先锋小说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文学创作成就卓著 , 其众多小说因为文本的张力与厚度、趣味与蕴含 , 具有迥异于他人的标识性特征 , 具有多层次的挖掘空间与解读价值 , 一直以来 , 都备受评论家的高度关注与热切挚爱 。 一千个读者眼中 ,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伟大的作品总能触动无数人的内心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墨白小说的意义 , 同样如此 。
与为数众多研究墨白小说的学术研究形成对比与互补的是 , 《墨白小说的本土性与世界性》一书 , 将墨白小说放置于世界文学这样一个宏大的情境、视域之内 , 进行观照、比较、解读、剖析 , 通过对墨白小说与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卡夫卡、加缪、品钦、纳博科夫、帕慕克、石黑一雄等一系列世界顶级的作家 , 进行比较研究 , 等而视之 , 这是一种创举 , 也是中国当代学者理应秉持的态度与眼界 。 毫无疑问 ,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工程 , 因为对于论者来说 , 不仅需要宏大的气度、超凡的把控能力 , 更需要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学识素养 。
事实上 , 作者杨文臣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剖解、解读 , 让我们认识到 , 将以墨白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小说家 , 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宏伟殿堂之内 , 同样自有格局 , 毫不逊色——这正是新一代的中国学者所应有的胆识和气度!正如作者杨文臣在后记中所说:“我自信进入了大师们的艺术世界 , 为成为大师们的理想读者而自豪 。 ”这样的自我认知 , 以及他对于墨白小说的定位、解读 , 客观而独到 , 自信而全面 。
当然 , 任何一位作家的成长 , 都与其生活的土壤、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 这一点 , 作者杨文臣有着非常清醒而凌厉的认知 。 在关注小说家墨白在世界文学中的位置与影响之时 , 作者更对其小说文本的本土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溯源与探究 。 墨白出生于豫东农村 , 拥有长达数十年的底层生活经验 , “他的成长伴随着饥饿、苦累和恐慌” , 对自身尤其是自身周围的民众所遭受的生存困境 , 有着切肤之感、切肤之痛 , 承受过底层民众挣脱不得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 墨白的小说文本之中 , 人物自己去倾诉所遭遇的屈辱、苦痛、困境、不堪等 , 是极其常见的表达方式 , 小说家通过自己所建构的底层人物群像 , 表达与阐释了自己对于生活实质的洞悉 。
- 唐寅@不少大师钟情于牡丹,对于牡丹的画法,历代大师都有自己的感悟
- 千字文@对于练书法的人,若将这幅字临摹100遍,你就超过了9成的书法家
- 第一节|炉火暇忆
- 古诗四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乃黄庭坚晚年所写,值得你一生学习
- 翡翠|打蜡与浸蜡之间的区别,注意区分,不同的蜡对于翡翠的影响不同
- 青铜器|古人对于吃喝到底有多讲究,看完这些饮食器具你就知道了
- 中国&对于西方某些哲学家说的“中国没有哲学”,大家怎么看?
- 宗教$唯一被灭亡的世界性宗教,曾在我国盛极一时,它的别名家喻户晓
- 短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去大公司实习,还是去创业公司实习好?
- 书法@米芾的国宝级行书,有人说是“鬼画符”,有人说是“旷世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