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为小鸭子让路——虚构之事如何重塑真实世界( 二 )


有趣的是,《让路给小鸭子》同时大胆地运用了留白手法,辅以各种不同视角赋予白色不同的意义,它们时而是天空,时而是大片水面,时而又变成街道,东方读者在接受这种表现手法时可能会特别顺畅,借留白以装进世界之广大,正如我们的传统戏曲舞台,为观者留下想象补充的大自由和空间。
而“白”这种最高明度的颜色不仅能更好地衬托出棕褐色的深线条,还能很好地消解在明度和纯度上都很低的深棕褐色带来的抑郁和钝重感。正如日本设计教育家朝仓直巳所言,在高明度低纯度的色调中间以浓重色彩,就能使画面顿显生机,有些浮世绘作品就以此传达古雅和朦胧的美感。
波士顿!为小鸭子让路——虚构之事如何重塑真实世界
文章插图
《阿莫西的生病日》封面。([美]菲利普·斯蒂德 著,[美]埃琳·斯蒂德 绘,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而在图画书创作中,说到特别典型的此种配色案例,非《阿莫的生病日》莫属,而这正是一个提请读者反思快节奏、令人焦虑而又彼此疏离冷漠的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怀旧主题作品。淡淡的蓝、浅浅的棕,许多留白和间或出现的明黄色,加上许多19世纪的深色道具和维持着缓慢生活节奏、与动物温馨相处的高挑瘦削病弱的阿莫先生这一形象设计,复古雅致的氛围、淡淡的伤怀之意溢出纸面。
如此,当我们再去看彭懿为《让路给小鸭子》写的导读中自谦为“话说深了”的部分,会更深一层地感受到这并非“过度解读”,而是麦克洛斯基原本就有的意图——结合作品诞生的时代来看,比起歌颂仁慈,作者更可能在诘问这种仁慈。诚如导读中所言,野鸭们寻找住处如此艰难、面对车水马龙带来的生存危机被吓得发出刺耳的叫声,这些难道不可以看成是对人类的批评吗?
除了颜色+留白+视角的技术综合调用,分页设计同样起到了吸引读者进入故事世界、与主人公共情的作用,这种技术同样是许多图画书评论者和研究者在谈起这个绘本时津津乐道的一点。
今天,有经验的插画师常常利用分页设计调整读者的阅读节奏,1941年时,麦克洛斯基可以说是这一技术的先行者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假想把马拉德先生和太太飞过培肯山区、路易斯堡广场、查尔斯河这三处的文字合并起来放到一个页面中作为一个完整段落效果会如何——读者将因为失去翻页的机会而丢失大半的旅行感和移动感。
【 波士顿!为小鸭子让路——虚构之事如何重塑真实世界】一次翻页是一次人工设计的停顿,读者在画者有意拉长的停顿时间里被鼓励对信息所述空间作更为细致的想象;反过来,将这些有意注入的时间抽干,读者的代入感也会大打折扣。
波士顿!为小鸭子让路——虚构之事如何重塑真实世界
文章插图
《让路给小鸭子》中文版插图。
同样,分页会给读者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对下一个画面更好地聚焦,譬如面对庞然大物汽车们时小鸭子的慌乱害怕,在警察帮助下大摇大摆过马路时鸭子们的悠然得意状态,都被集中表现在某个画面的定格里;分页设计也会强化读者的“惊喜”感,譬如当马拉德先生和太太终于找到住所时,读者们也跟着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自己也跟着辛劳了许久似的。
这个故事的分页处理很好地实现了“先抑后扬”的效果,读者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入紧张的境地,又一次次地被作者打捞回来,在反复的摆荡中,在作者设计好的节奏中,充分体会了野鸭在城市与人类共存的不易。
对“最小那一个”的格外关注
现在必须要提一提的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文体惯例”,即对“最小那一个”的格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