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碑@五律怎样写?从《登兖州城楼》,学习杜甫的章法句法和炼字
前言
五言律诗,是学诗的必修课。
五言诗盛行于汉魏晋,到了齐梁时期,出现了讲究四声八病的永明体,经过隋朝与初唐,格律诗的规则渐渐完备,五言排律成了科举常见的诗体。
八句的五言近体诗,我们称为五律,多于八句称为五言排律。今天就以杜甫的《登兖州城楼》,看一看五言律诗的创作手法。
一、章法
章法,即通篇的布局。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解读这首诗言简意赅:
三、四,横说,紧承“纵目”;五、六,竖说,转出“古意”。末句仍缴还“登”字,与“纵目”应。局势开拓。结构谨严。
分析杜甫的这首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首联与颔联是第一部分。首联破题,写时间地点,并以“纵目”引出颔联。颔联写景,即“纵目”所看到的景物: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第二部分,是颈联与尾联。颈联也是写景,但是颈联与颔联写景不同,登楼时未必能看见秦碑和鲁殿,这一联是虚写。
其中孤嶂荒城、秦碑鲁殿今古比较。秦碑表示秦王好大喜功,鲁殿表示汉朝鲁恭王刘余好宫室,有讽喻之意。由此引出尾联的感慨:从来多古意。
这首诗虽然分为两个部分,但是颔联和颈联并没有割裂,一个写实景,是空间的描述(横说),一个实景中有虚景,突出时间的描述(竖说)。这是中间二联同时写景的转变之法。
结语中的“临眺”又和首联以及题目《登兖州城楼》契合。整首诗形成了一个闭环,这是完美的起承转合范例。
文章插图
二、句法
张谦宜《茧斋诗谈》中评价道:
三、四用力字在腰,五、六用力字在尾,此便是句法变换处,不然便是骈砌手。
颔联两句的句式结构为212: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 秦碑@五律怎样写?从《登兖州城楼》,学习杜甫的章法句法和炼字】颈联两句的结构为221: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除了中间二联以外,再看看首联和尾联,可知这首诗的每一联的句法结构,和上下联都错开。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221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212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221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212
建房子砌砖,每一层一定是错开的,这样才坚固。
《文镜秘府论》中说,假如连续四句都是212,为长撷腰病者;假如连续四句为221,为长解镫病者。必须间隔使用:
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然解镫须与撷腰相间,《文镜秘府论》
所谓用力字在腰、用力字在尾,是指诗中这四个字的位置:连、入、在、余。
这四个“用力字”,其实就是一句之中的诗眼。说到诗眼,又关联到另一个话题,即炼字。
文章插图
三、炼字
清朝贺贻孙《诗筏》写道:
炼字炼句,诗家小乘,然出自名手,皆臻化境。炼字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
关于炼字,古人经常引用的一个故事 :
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六一诗话》欧阳修 )
- 火车#“文学疯子”顾城:杀妻后自尽,留一儿子“木耳”,如今过得怎样
- 通天教主!《封神演义》中出自阐教的有哪些人物,实力排序是怎样的?
- 考上&父亲精神失常母亲常年卧床,儿子744分考入清华,如今他怎样了
- 高俅$难怪高俅能祸国殃民 北宋的“太尉”究竟是怎样的官位
- 林冲#施恩请武松驱除蒋门神,如请的是林冲、鲁智深、李逵,后果怎样!
- 强盛!萧太后一个女人,是怎样让大辽越来越强盛的!
- 衬衫|如果不创业,该怎样选择职业
- |测测你该怎样走出择业的迷茫?
- 八路军&白求恩是为谁做手术不幸感染去世的,被他救活的士兵最后怎样了
- 李世民#在人间,托塔天王李靖是怎样成为大唐军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