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 , 是国家大剧院秋季演出季的节目单 。 上边的大字写着:北京京剧院挖掘整理失传剧目展演《战太平》 。
当时一惊 , 《战太平》已经失传?需要挖掘了?
本文图片
赶紧先搜一下音配像——得感谢音配像工程啊——果然有谭富英1957年录音 , 谭元寿配像的版本 , 剧目时长近一个半小时 。
再查一下剧本 , 根据“中国京剧戏考”辑录:
有《戏考》第十三册整理 , 十四场的剧本;《京剧汇编》第九十八集 , 苏连汉藏本整理 , 十七场的剧本;《京剧丛刊》第十七集 , 十五场的剧本;《余派戏词钱氏辑粹》 , 孟小冬授课钱培荣本整理 , 十六场剧本 。
暂且不介绍苏连汉、孟小冬了 , 但都称得起京剧前辈的“艺术权威” , 至少说明 , 从不同渠道 , 都有剧本留存 。
最后 , 再查一下近些年是否有舞台演出 。 忽然想起好像看过杜镇杰的 , 果然央视的《空中剧院》播出过北京京剧院杜镇杰、韩巨明、王怡等人演出的《战太平》 , 最后谢幕的时候 , 杜镇杰请出一位老先生 , 没有介绍 , 应该是李甫春先生 。 像杜镇杰这一拨的演员 , 在学戏的时候 , 也都应该学过《战太平》的唱段或折子 。 但要演整出 , 还需要老先生从头到尾说戏 。 这就是一出戏传统的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
搜的过程中还发现 , 天津京剧院王平、邓沐玮和李莉等演员录制有《战太平》的像音像 , 艺术指导为迟金声 。
不用再多搜了 。 谭富英+谭元寿、李甫春+杜镇杰、迟金声+王平 , 无论哪一组 , 都不是随便就能泯灭的 。 《战太平》的现状是演出不多 , 但还没到失传的地步 。
本文图片
李玉声的《战太平》
何谓“失传”?
字面的定义是指没有被人继承而得不到延续的 , 才可称之为“失传” 。
与这两个字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 如某一独家的技艺、配方、功夫、手法等再无继承人 , 随着最后一位掌握它的人的离去 , 再无人为之 , 就算断了 。
就戏曲而言 , 一出戏如何算失传了呢?我能想到的 , 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文本意义上的失传 。 即一出戏 , 只留有剧名 , 剧本、唱腔、舞台演出参考、说全堂的老师 , 都没了 。
二是舞台意义上的失传 。 只有剧名和剧本 , 没有唱腔和舞台演出 , 也没有可以说全堂的老师传授 , 如果要搬演到舞台上 , 除了剧本整理外 , 其他都需要新创造 。
三是部分意义上的失传 。 一出完整是戏 , 现在只有一个折子、一段唱腔还在传承 , 其他包括剧本 , 全没了;某一流派的演法无人继承 , 戏随人亡;戏中的某一个技艺无人能做得出来 , 听说过没见过 , 能说不能做 , 也算是没了 。
毫无疑问 , 第一种肯定是失传了 。
第二种 , 在我看来也算是失传了 , 因为戏曲重点不在剧本 , 而在借故事演戏 , 戏的本质是技艺、程式 , 是在一个具体演绎者身上的独有神韵 , 所以常说“戏随人亡” 。
第三种 , 从全出戏的角度要求 , 是失传了 , 但部分精华得以继承、延续 , 不能算完全失传 。
无论哪种情况 , 《战太平》的现状不应该算在失传之列 。
北京京剧院对本院的头牌演员演出完全无视 , 赫然将《战太平》冠以“失传”二字 , 也是够惊悚的 。 就好比 , 很久没见的面 , 就有人传你去世了一样 , 然后就有人跳出来说 , 是的 , 如果不是我扶他一把 , 就死了 。
- 中国美术!广州美术学院战“疫”作品即将亮相迪拜世博会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弗兰肯斯坦@苏联制造20条双头狗,冷战对手不甘示弱,美国人又制造出什么?
- 饵料|冬季钓鱼最重要的是什么?2号袖PK4号袖,实际作钓得出实战经验
- 三渡|三渡中最强的是渡厄,最弱的是谁?别被那场三对三之战误导
- 招聘|放弃月薪5000,双休的稳定工作,去挑战新工作?听听过来人的说法
- |斩获茅奖入选“企鹅经典”,开启谍战文学风潮 《暗算》已经火了20年
- 河北梆子#(新华全媒+)“剧院虽已关,演出不停止”——天津广大文艺院团工作者以“艺”战“疫”提振士气
- |CBA辽粤大战爆发激烈冲突,谁之过?
- 读者@斩获茅奖入选“企鹅经典”,开启谍战文学风潮 《暗算》已经火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