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沂孙$金石学家吴大澂,从以临为创到自书籀文,结字奇趣又不失古雅端庄
导语:吴大澂一生崇古、藏古、传古。 早年对秦篆花过大功夫,中年以后,专门致力于金文。临摹不拘一格,多元尝试,没有特别的禁忌和限制,不同风格有不同的演绎,即使是同一种金文,临作也有不同的风貌呈现。
文章插图
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吴大澂生活在收藏和研究商周青铜器最为活跃的时期。收藏者相互之间交流、观赏,使他得以见到大量的青铜器铭文和各种出土文字的拓片,相对于其他时期的书画家来说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文章插图
吴大澂每天都对着这么多的收藏品把玩,怎么可能对他的篆书没有影响?
吴大澂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等书作,使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
文章插图
吴大澂,号恒轩,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金文篆书尤其别具一格,早期中锋用笔、几无提按,整体纤细婉转;中期用笔中锋,融入节奏、提按的变化;晚期结字奇趣十足又不失古雅端庄。
文章插图
吴大澂自幼习书,诸体皆善,尤以篆书最为著名。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其篆书可根据不同时期分为三类:
一类是以《说文》为主要师法对象的小篆;
一类是深受邓石如、莫友芝等晚清篆书家影响的作品;
还有一类是受杨沂孙影响,上追三代金石文字,融合大小二篆的创作。
文章插图
吴大澂在32岁前以临摹《说文解字》主,此书以秦朝李斯的玉箸篆为基础,博崇篆籀古文,发明六书之指,因形见义,上溯造字之源,下辨分隶行草之迹。故而吴大澂在初期所学即为“标准”小篆。
这一时期的吴大澂中锋用笔,起止内敛,笔画停匀,用线较少提按变化,结字看起来端庄严谨,结体偏长,虽然其结字和用笔略显单一,但是结构规矩严谨,用笔中锋笔画细劲停匀,转接处圆润通畅,不留痕迹,空间处理匀称舒朗,线条挺拔而流畅。如其所书手卷《皞民》,形体变方整为修长,加强字内空间疏密对比。虽有己貌,但仍能看出取法自《说文解字》。
文章插图
吴大澂从33岁开始融合邓石如、莫友芝的写篆之法。字形结体更加瘦长,略带提按,笔画有了粗细变化并且不再是匀速缓慢书写,而是加入了节奏变化。虽不再是纯粹的《说文》,却也尚未形成成熟的融合金文大篆的篆书风格。
如其所书《篆书四条屏》,起笔处便强化提按效果,收笔遒劲短促,略带粗细变化,笔画加粗,用焦墨重,整篇气势加强,清秀婉转而更增朴实茂密。所展示更多的还是小篆代表的端庄的庙堂之气。
文章插图
47—68岁间,吴大澂与杨沂孙成为了畅谈古籀文字的莫逆之交,受杨沂孙影响,吴大澂开始以三代彝器铭文为范本进行创作,在早中期的基础之上融合大小篆用笔。如《明廷深谷》对联,结字不再纯以小篆而是兼取钟鼎古籀文,摈弃了中期收笔处加速而致的飞白,保留了光洁古雅的小篆线条。书风严谨而淡雅。可见杨沂孙大小篆融会贯通的实践对吴大澂产生的影响。
- 名剑$古代著名的铸剑师用活人铸剑,你以为因为迷信?科学家已给出答案
- 伏尔泰$历史学家告诉我们,这位一生都戴铁面具的人,到底是谁!
- 金石书画@中国现代杰出的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作品欣赏
- 陶靖节@明朝初期文学家,王袆这十首诗作,道理深刻,暗含诗人远大的理想
- 败笔@红楼梦中, 王熙凤一生最大的败笔到底是什么 史学家 莫属这件事!
- 吴昌硕|看吴昌硕“高枝实累累”,吴门四世金石书画展出
- |埃及石碑发现奇怪字体,困扰西方学者20年,最终却被汉语学家破译
- 书法|看吴昌硕“高枝实累累”,吴门四世金石书画展出
- 心理学家|春梦对象是上司、邻居或者前任?心理学家解读背后真实涵义
- 家庭教育!科学家教 幸福成长 嘉善推进家庭教育工作蝶变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