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莫言想创作一部不平凡的家族史小说,读到《白鹿原》的时候怔住了

2016年4月29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与世长辞,享年73岁。
其生前代表作有《乡村》、《初夏》、《四妹子》、《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等,而真正让他一炮而红的是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教育局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的《白鹿原》这一举世名著。有人评价《白鹿原》相比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失容减色,从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设计技巧来看,这样的赞誉陈忠实确确实至名归。即便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阅读《白鹿原》之时,也曾被这一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家族史小说所怔住。在这篇巨作中,没有一个人物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坏人,活下去就是人们最大的立场。



语言$莫言想创作一部不平凡的家族史小说,读到《白鹿原》的时候怔住了
文章插图

为了更好地创作《白鹿原》这部巨作,陈忠实用了6年的时间。从萌生出写这本书的愿望,到整部长篇小说的构思完成,陈忠实整整用了2年时间,而后才真正开始进入《白鹿原》的草拟创作阶段。事实上,熟悉陈忠实过往语言的人都知道,他先前的作品采用的都是描写语言。但是,在1986年,新时期文艺复兴已经发展到了万紫千红的红火阶段,欧美基本流行过或者当下正流行的文学流派,都已经融进中国文坛的怀抱了。在这种五彩缤纷的文学景观下,有一个事实摆在眼前,即想要出书的难度要比以往难上很多了。于是,各路文人墨客都在忙着追求一种新型的写作方式,因为一本的出版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带来利润。当文学市场经济运作这条无情的硬杠子横在作家们的眼前时,陈忠实不得不重新寻找一种别致的文学流派。所以,他在那个纯商品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作出了一个决断:只写一部,40万字以内。陈忠实在构思《白鹿原》这本书的最初候,采用沿用的还是白描,但于出于对这本书最终的市场销售情况的考虑,他必须重新审视小说里面的每一个业已酝酿着的人物,并决定删减掉文本里面那些可以舍弃掉的情节,甚至是每一个重要人物的重大情节来成全这本书的销售数据。



语言$莫言想创作一部不平凡的家族史小说,读到《白鹿原》的时候怔住了
文章插图

但几经删减,他发现40万字还是难装下这本书已经难以再做舍弃的内容。于是,他不得不把自己逼上了一条新的语言路径——叙述语言。实际上,叙述语言确实要比描写语言更能够成倍地节省字数和篇幅,但是叙述相较于描写,难度非同一般。对于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而言,想要采用叙述语言来达到通体不松懈更不露馅儿的目的,是一件不容小觑的难事。但是,为了尽快摆脱小说规模的难题,陈忠实还是决定采用叙述语言来表述自己已经和体验到的那一段历史生活内容。这次由小说篇幅引发的语言选择,确实帮助陈忠实寻找到和那一段乡村历史生活内容最相称的语言方式,但同时他也需要面临这部小说语言形态的严峻课题。



语言$莫言想创作一部不平凡的家族史小说,读到《白鹿原》的时候怔住了
文章插图

为了追求这一种新的形象化叙述的语言形态,陈忠实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试验。所以,他在《白鹿原》这一本书开笔起草之前,就先试着写了短篇小说《轱辘子客》和《窝囊》,这是一种纯粹的叙述试验。在叙述过程中,陈忠实切实地体验到了这一新型语言的致命之处。想要使得每一句话都实现具体生动的形象化,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人物之间的对话,把纯属语言的趣味发挥到极致,才能更好地展示出叙述语言独有的内在张力,且整个过程中不能留下任何干巴巴的交代性文字的痕迹。唯有这样,才能增加读者读下去的诱惑力。1988年盛夏,《白鹿原》这一本书草拟过半,写作受阻的陈忠实又停笔写了两篇短篇小说:《害羞》和《两个朋友》,继续着自己新语言形态的演练。这些演练的功夫并没有白下,当陈忠实正式摊开纸笔的时候,陈忠实说已经能够做到完全自如地进行文字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