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两次提名诺贝尔,和村上春树并列的世界级作家,在国内却鲜为人知( 二 )
与此同时,父亲还总是鼓励她要多读有益的书,还亲自在家教授她历史和西方哲学知识。
正是父亲营造的这种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只有小学学历的残雪接触到了大量中外名著,也为她以后的文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父亲,日后成为哲学教授的哥哥邓晓芒对残雪的影响也很大,邓晓芒从小就对哲学很感兴趣,而且也很喜欢和残雪讨论哲学相关的问题,他下乡时兄妹俩通信交流起哲学来一写就是十几页纸。
因此,残雪的小说被称为哲学和文学的结合与邓晓芒也不无关系。
文章插图
1970年,17岁的残雪进了一家街办工厂当工人,车工、装配、铣工什么都做过,而且一干就是十年,后来有人曾惋惜说“残雪在那里白白浪费了大把好时光”。
但残雪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当工人那段时间是她宝贵的人生阅历,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必须深深植入到世俗的生活中,才能构造出更完整的自我。
更何况,她在工厂的那些年还坚持看书,不仅看小说连《资本论》这样的书也熟读于心。
不仅如此,为了能更直观地看外国名著,小学文化的她还坚持每天自学英语,并且没过多久她就可以直接用英语写文章评论了。
工作稳定后,当然婚姻也提上了日程,1978年她和一个返城知青结婚了,婚后两年,她离开了工厂,和丈夫一起开了间裁缝铺。
此时的她已阅书无数,但还从未提笔写过任何文章,或许所有的一切已在她心中沉淀厚积,只是在等待迸发的那一刻。
文章插图
开裁缝铺期间,残雪对卡夫卡和但丁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阅读到深夜,这些大师的作品读得越多对残雪的影响就越深,这也就是她后来被国际文坛称为“中国的卡夫卡”的原因。
与此同时,残雪的内心也发出了一个强烈的声音:她要写小说。于是,她便一边经营裁缝铺一边尝试写小说。
就这样在缝纫机的嘈杂声中,残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黄泥街》于1985年诞生了,这一年残雪已经32岁。
小说的内容,有大量关于底层人生活的描述,在残雪看来,自己就是在底层挣扎的一分子,《黄泥街》折射出的不过是自己日常看到的生活。
小说是写出来了,不过发表出版却颇费了番周折才成功,因为大家普遍认为阅读残雪作品的门槛太高了,不光作品风格阴郁、晦涩,整个叙述结构也是天马行空,如同梦呓一般片段化,一般读者完全看不懂。
残雪的文章到底有多难懂呢?后来和残雪打交道最多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小真曾这样描述过:残雪的很多作品,我在上大学时就读过了不止一遍,后来进入出版社工作后又出版了她一百多万文字的作品,但是直到现在,我仍然不敢说我完全读懂了残雪的作品。
文章插图
专业编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普通的读者呢。不过幸运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著名的文学杂志《花城》开始了对先锋派小说的探索之路,主编田瑛注意到了残雪的作品,并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并刊登了她大部分作品,《开凿》《最后的情人》《新世纪爱情故事》等一系列后来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都是在《花城》上发表的。
不过和国内出版冷清、读者寥寥的尴尬局面不同的是,残雪的作品在国外却是火得一塌糊涂。
国际文坛甚至把她称作是“中国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最富有创造力的女作家”,说她的文字极具穿透力。
- 配角&金庸笔下最牛配角,两次削弱他武功仍是一流,连徒弟也是武林神话
- 林少华|林少华:用汉语重塑村上春树
- 渡边@村上春树:女人对一个男人动了情,会有四个变化,一看便知
- 戒指#玛格丽特的那些红宝石首饰,此戒指被出售两次,是公主亲自设计的
- 黛玉&在王夫人面前,薛宝钗两次撵贾宝玉去哄林妹妹,是为他们好吗?
- 五虎将&水浒中此人手提方天画戟,两次击败呼延灼,若上梁山必入五虎将
- 早睡早起#村上春树: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人生最好的活法,不过一句话
- 贾政&为了嫁给宝玉,薛宝钗两次私下讨好过一个坏男人,好多人都忽略了
- 美术家协会|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商讨第二届山水画四条屏提名展事宜
- 读书会|线上读书会|AI能写出村上春树的小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