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红楼梦的悲剧,也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第五回《红楼梦曲》中的《终身误》一一“都道是金玉良姻 , 俺只念木石前盟 。 空对着 , 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 , 世外仙姝寂寞林 。 叹人间 , 美中不足今方信 。 纵然是齐眉举案 , 到底意难平 。 ”明显是故事终局之时宝玉在感慨万千地“怀金悼玉” 。
如果不从曲和通部书的整体出发解读 , 很容易会误以为“到底意难平”针对的是“齐眉举案”的妻子宝钗 , 宝玉的心中只有林妹妹 , 最终“悬崖撒手”是因为与宝钗不合拍 , 对宝钗没有真正的感情 , 甚至是厌弃宝钗 , 因此 , “金玉良姻”最终一场空应完全归咎于宝钗 。
《红楼梦曲》的主题是“怀金悼玉” , 而不是“怨金悼玉” , 更不是“恨金悼玉’’ 。 文本中秦可卿“其鲜艳妩媚 , 有似宝钗;风流袅娜 , 则又如黛玉” , 钗黛是“兼美”于秦可卿(第五回)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 但是 , 当钗黛并存之时 , 宝玉偶尔忘情于宝钗 , 便会惹得黛玉醋意大发;当他拥有了完美的贤妻宝姐姐 , 却永失挚爱的林妹妹 。
“叹人间 , 美中不足今方信” , 最终他深悟 , 人生其实是始终无法“兼美” , “纵然是齐眉举案” , 也抚平不了这人世间永远无法“兼美”的伤口 , 因此 , “到底意难平”是因“美中不足”而起 , 这也与楔子中茫茫大士所说、脂批称为“一部书之总纲”的“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 , 但不能永远依恃 。 况又有‘美中不足 , 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 。 瞬息间又乐极悲生 , 人非物换 。 究竟是到头一梦 , 万境归空”相呼应 。
贾宝玉|红楼梦的悲剧,也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本文图片

领会了《终身误》中的“到底意难平” , 可以发现 , 《枉凝眉》中 , 宝玉对宝钗也是充满爱怜之情 。 参照钗黛判词中的脂批一一“可叹停机德 , (此句薛)堪怜咏絮才 。 (此句林)玉带林中挂 , (此句林)金簪雪里埋 。 (寓意深远 , 皆非生其地之意 。 )” , 《枉凝眉》可理解如下:“一个是阆苑仙葩 , (此句薛)一个是美玉无瑕 。 (此句林)若说没奇缘 , 今生偏又遇着他;(木石前盟 , 此句林)若说有奇缘 , 如何心事终虚化?(金玉良姻 。 此句薛)一个枉自嗟呀 , (此句宝玉怀钗)一个空劳牵挂 。 (此句宝玉悼玉)一个是水中月 , (此句林 , 可与‘冷月葬花魂’一对 。 )一个镜中花 。 (此句薛 , 与‘阆苑仙葩’对应 。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 春流到夏!”(宝玉之泪 , 情僧之泪 , 亦是作者“一把辛酸泪” 。 )
而且 , 试想一下 , 宝玉是“情不情” , 如果连与自己“齐眉举案”的妻子都“意难平” , 又何来“凡世间之无知无识 , 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第八回脂批) 。 其实 , 文本中的钗黛是同一人[注1] , 因此 , 通部书中不存在褒黛贬钗或褒钗贬黛 , 仅仅根据第二十六回脂批:“这是等芸哥看 , 故作款式者 。 果真看书 , 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放下了 。 玉兄若见此批 , 必云:老货 , 他处处不放松我 。 可恨 , 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 , 乃一知己 , 余何幸也 。 一笑!” , 即可确知钗与黛一样 , 都是玉兄的知己 。
第八回金玉初聚 , “金玉良缘”之说初现 , 其回前诗曰:“古鼎新烹凤髓香 , 那堪翠斝贮琼浆 。 莫言绮縠无风韵 , 试看金娃对玉郎 。 ”便是借美食美酒来衬托宝钗稀世之美 。 第二十一回脂批又指出:“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 , 岂能弃而为僧哉?”
“齐眉举案” , 宝钗是完美的妻子;“山中高士” , 评价之高 , 在“诸芳”中也是独一无二;第六十三回 , 宝钗更是占得“艳冠群芳”的牡丹花名签 , 众人对此也毫无疑议一一“巧的很 , 你也原配牡丹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