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红楼梦的悲剧,也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二 )


贾宝玉|红楼梦的悲剧,也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本文图片

牡丹花名签上题诗曰:“任是无情也动人” , 此句诗出自唐代罗隐之诗《牡丹花》 , 全诗如下:似共东风别有因 , 绛罗高卷不胜春 。 若教解语应倾国 , 任是无情亦动人 。 芍药与君为近侍 , 芙蓉何处避芳尘 。 可怜韩令功成后 , 辜负秾华过此身 。
此诗前三联对牡丹花超凡脱俗、傲岸冷峻 , 充满赞叹 , 而尾联则对牡丹花的不幸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 全诗见不到丝毫讽刺之意 , 但贬钗派却先入为主 , 偏偏从中读出讽刺之意 , 认为文本引用此诗是在讽刺宝钗处心积虑 , 虽然能够赢过黛玉 , 但最终宝玉“悬崖撒手” , 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 , 只能“辜负秾华” , 寂寞地了却“此身” 。
在“甄士隐”的文本中 , 贾家同时也隐喻皇家[注2] , 其内部正统与非正统之争暗潮汹涌 。 韩令 , 即唐朝中期的将领韩弘 , 《旧唐书》评价他 , “专恣一方 , 乘险蹈利 , 犯上无君 , 豺狼噬人 , 鸺鹠幸夜” 。 文本“表里皆有喻”(脂批) , 可以心传神会到 , 评价不高的韩令 , 其实隐喻了非正统一方 。 “可怜韩令功成后 , 辜负秾华过此身” , 暗示“牡丹”宝钗作为正统象征一一大观园[注3]诸芳之首 , 她的悲剧归根结底其实是非正统一方得势造成的 。
其实 , 第八回“金玉初聚” , 宝钗赏鉴“通灵宝玉” , 所谓后人之诗中的“好知运败金无彩 , 堪叹时乖玉不光”句 , 就已经暗示黛玉泪枯夭亡后 , 早已注定的“金玉良姻”实现之日 , 也正是正统一方“运败”、“时乖”之时 , 这正是“金玉良姻”最终“无彩”、“不光”的真正原因 。
贾宝玉|红楼梦的悲剧,也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
本文图片

当然 , 也可以意会到 , “芙蓉”黛玉(文本以花喻人 , 往往一人多花、一花多人 , 比如芙蓉 , 既隐喻黛玉 , 也隐喻晴雯 , 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就是以芙蓉暗喻晴雯 。 )“何处避芳尘”的悲剧其实并不在于所谓的被宝钗取而代之 , 与“牡丹”宝钗和“芍药”湘云一样 , 她的悲剧同样也是缘于非正统一方取正统而代之的所谓末世 。
因此 , 可以说作者引用此诗 , 妥当之极 , 既赞颂了宝钗的绝代风华 , 又暗示她所谓独守空闺的悲剧的根源并不在于她自身或宝玉 , 而在于非正统之末世 , 并对她在末世里的悲情人生寄予深切的同情 。 其实 , 十二钗正册 , 钗黛的画是“四株枯木 ,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 , 雪下一股金簪” , 其判词曰“玉带林中挂 , 金簪雪里埋” , 脂批指出:“寓意深远 , 皆非生其地之意” , 就已经暗示宝钗入了“薄命司”的原因 , 与黛玉一样 , 都是因为生不逢时 , 而这个“时”就是枯萎的、冰冷的末世 。
【贾宝玉|红楼梦的悲剧,也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第三十六回 ,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 宝钗就在宝玉床边绣鸳鸯 , 睡梦中的宝玉喊骂道:“和尚道士的话 , 如何信得!什么金玉姻缘 , 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后来夜深人静之时 , 袭人告诉宝玉王夫人给予她准姨娘待遇的消息 , 两人聊着聊着 , 便有了宝玉关于“文死谏、武死战”的长篇大论 。
文本在“梦兆绛芸轩”和袭人获得准姨娘待遇之后 , 安排了一段宝玉关于须眉浊物“文死谏、武死战”的奇谈妙论 , 似乎是节外生枝 , 与题无涉 , 但在“甄士隐”的文本中 , 其实是大有深意 。 作者本意并不在于贬斥死谏的文官、死战的武将 , 其中的“那朝廷是受命于天 , 他不圣不仁 , 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 。 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 , 并不知大义” , 是作者借宝玉之口 , 暗讽自己所处的雍亁时代是非正统之末世 , 因此 , “此书中全是不平 , 又全是意外之辞”(第八十回脂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