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良|短小精悍折子戏,原汁原味飨剧迷( 三 )


此次展演有四出客家山歌剧折子戏上演 , 分别是梅州市梅县区山歌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带来的《村长嫂审鸡》《二梅看郎》 , 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相思豆》选段、《山稔果》选段 。 梅县区山歌剧团负责人赖瑜明说:“与大剧种相比 , 客家山歌剧历史较短 ,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做透传统剧目 , 比如《二梅看郎》;另一方面是开拓新的、反映乡村面貌的折子戏 , 比如《村长嫂审鸡》 。 ”
挖掘古本 , 设标准复排经典
抢救经典折子戏工作刻不容缓 。 为抢救和传承雷剧传统排场和“绝活” , 湛江市实验雷剧团几年前创作了折子戏《闯寺·拷蛤》 。 雷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林奋介绍:“这部戏集中呈现了吊绳、跳椅、铲桌等高难度动作 , 在海南、上海、广州等地都演出过 , 在湛江演过多次 , 效果非常好 。 ”此外 , 他们还复排了古老唱本《李三娘之磨房会》 , 演员都唱老腔调 , 影像作为历史资料保存了下来 。
经典戏复排、设置表演标准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方法 。 张向阳指出 , 目前演出较多的传统花朝戏有10余个 , 常演的折子戏有《卖杂货》《三看亲》《双双配》《双花缘》等 。 他说:“近年来 , 我们积极开展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工作 , 主动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 , 平均每年复排一两个传统剧目 。 ”吕维平则表示 , 对于西秦戏的非遗保护 , “复排传统西秦戏 , 给唱腔、表演重新定调 , 确定标准和规范 , 是传承的基本要求” 。
目前 , 演出较多的客家山歌剧有《挽水西流》《雪里梅花》等 。 在赖瑜明看来 , 折子戏保护固然重要 , 但大戏保护同样重要:“我们下乡演出经常有这种感受 , 如果只演几出折子戏 , 很多观众会觉得不过瘾 , 想看大戏 。 ”而对于客家山歌剧的非遗保护工作 , 赖瑜明认为留住人才是关键:“70后、80后演员带着90后演员钻研山歌剧 , 鼓励他们热爱事业 , 肩负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 。 ”
手段多元 , 经典唱段入K厅
稀有剧种、特色剧种的折子戏推广通常都从本地开始推进 , 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 。 送戏下乡、进校园也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戏难”问题 。 张向阳介绍:“我们平均每年开展送戏下乡、进校园80多场 , 在多所已挂牌的学校开设花朝戏公益课程 , 定期组织业务骨干前往授课;每年暑假期间至少完成两个少儿花朝戏培训班课程 。 ”
为了推广白字戏 , 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的不少演员都开设了抖音号 , 同时在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知名网络平台传播唱段 。 值得一提的是 , 中心还把白字戏推广到KTV场所 。 《白字戏老艺人经典唱段》专辑早在六年前就全部进入全国KTV歌库 。 几年来 , 中心频频收到广东地区戏迷发来的好评信息 。 余海平称:“如今汕尾的KTV , 几乎每个晚上都有戏迷点唱白字戏 。 ”
为了把客家山歌剧推出去 , 赖瑜明正带领团队进行一次大胆尝试:“我们推动山歌剧的跨界融合 , 将其同木偶戏结合 , 做一出新戏 。 非遗要从娃娃抓起 , 我们相信这种融合形式更能让孩子们接受 , 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 。 ”赖瑜明透露 , 这出戏预计会在明年3月排完:“成功与否 , 我们拭目以待!”
【陈启良|短小精悍折子戏,原汁原味飨剧迷】陈启良|短小精悍折子戏,原汁原味飨剧迷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