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史$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书单|社科·历史·经济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我们并无法预知。然而,未来的我们,将会如何回忆起当下,这是我们可以影响的事情。尽管人生与岁月都有着不同的阶段,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隔间,在一个又一个阶段之中,太多微小的细节与记忆,构成隐形的丝线,将分散在年岁中的时间重新交织在一起。
记忆就是我们打开这些丝线的钥匙,而文字与书籍,就是我们收藏记忆钥匙的地方。转眼之间,又是一年过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或许有很多新书从你的身边滑过,不留一丝多余的痕迹,但也会有很多变成书签,就此留在你人生的页码中。而我们每年所做的,就是分享这些能够成为读者人生页码的书籍。
或许,在某些书籍的反馈上,我们的想法并不一致,然而,“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这简单的、却在17年里不断重复的十六个字,却是我们最真诚的出发点。
秉持着这个原则,我们从今年的出版物中筛选出了82本值得阅读的书籍,它们覆盖了文学、历史、社科、艺术、儿童、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当未来,我们回忆起曾经的今年,这些好书将会成为记忆之海中栖息的礁石,而有了这个落脚点,我们未来的记忆将会明晰,从而沿着这些礁石,走向更加富有探索性的未来。
概念史$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书单|社科·历史·经济
文章插图
12月1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B01-B08
“未来的记忆——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书单”
愿你看过了如此多眼泪与欢笑
不会再惧怕
翻开新的一页
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入围书单

社科·历史
概念史$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书单|社科·历史·经济
文章插图
《虚无时代》,作者:[英]彼得·沃森,译者:高礼杰,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4
某种程度上说,文本本身的“无意义”,恰好造就了我们与文本相遇时的无限意义。在上个世纪之交,哲学家尼采发出的那句“上帝死了”,昭示着一场人类观念的大转型。在文学、艺术、哲学、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人类都面临着如何安放自身意义的问题。可以说,“虚无”成为人类智识探索最重要的元问题。敢于直面此问题的学者需要具备极其广博的知识面和高超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百科全书式”学者彼得·沃森从陀思妥耶夫斯基、荣格、胡塞尔、弗洛伊德,到印象派、波普艺术,再到广岛原子弹、“9·11”,对“上帝死后,人类该如何寻求意义”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反思。
概念史$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书单|社科·历史·经济
文章插图
《重建中国社会学》
主编:周晓虹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1.5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后,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中断。《重建中国社会学》以口述史的方式呈现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之路,这40位讲述者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习社会学的研究者,其中不少人成为了现今的学科骨干,他们都是中国社会学重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无论是研究社会学的学科史,还是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史,《重建中国社会学》都是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
概念史$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入围书单|社科·历史·经济
文章插图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作者:[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译者:何博超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1.3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许多美国知识分子就开始思考“特朗普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总结出美国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霍夫施塔特对美国社会中的反智主义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依次讨论了福音派宗教运动、“专家”时代之前绅士阶层在美国政治领域的衰落、美国商人始终贯彻的实用主义理想以及教育方面的变革,揭示出美国性格中的蔑视智识的人的思想根源。在今天美国民粹主义高扬的时代里,半个多世纪前的反思总结,依然是不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