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在遗址公园听讲北京皇城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蒋肖斌)12月11日下午,冬日阳光甚好,“文化东城”会客厅——“皇城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主题沙龙讲座,在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开讲。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在遗址公园听讲北京皇城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章插图

皇城根遗址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城墙遗址,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就是皇城的四个大门。民国时期,皇城城墙和城门逐渐被拆除,皇城淹没于历史之中,老北京常说的“皇城根儿”已难觅踪迹。
2000年,王府井大街二期改造时,发现了明代东皇城墙遗迹,这段明代古城墙像是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皇城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北京市决定在遗址上建设公园,2001年皇城根遗址公园动工并于同年建成。公园北起平安大街,南至长安街,是北京城区内建的第一个带状公园。
皇城根遗址公园毗邻世界遗产大运河和故宫博物院,与南锣鼓巷、王府井、隆福寺商圈相接,是在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的思路下,综合解决民生、研究历史、保护文物、展示文化等为一体的实践。随着2017年起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全面推进,皇城根遗址作为中轴连续的空间序列组成部分,兼具历史遗存、多元文化载体、城市景观、公共空间等多重功能。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在遗址公园听讲北京皇城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章插图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
2021年,在皇城根遗址公园内唯一保留下来的一座民国建筑中,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成立。在本次讲座上,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韩扬说,考古发现的元大都皇城遗存很少,基本都是文献记载。永乐十七年年底,在宫殿建设结束以后,明皇城开工,现在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的位置,就属于皇城的东墙。
明宣德年间,1432年,因为城墙外人们生活喧嚣的声音打扰到大内,于是皇城东墙向东移动。清代沿用了明朝的宫室、宫墙,皇城墙基本沿袭下来。清末、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初,皇城和城门大部分逐渐废毁,或拆作他用;后来,皇城根就成了地名;再后来,城市建筑遗产、文化遗产逐渐得到重视与保护,整个旧城区、整个皇城就进入整体保护范围之内。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在遗址公园听讲北京皇城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章插图
讲座现场
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感叹:“老北京人知道皇城在哪里,外地人到了天安门却还在问皇城在哪儿。”
【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在遗址公园听讲北京皇城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孔繁峙看来,从最初的废弃,到以后予以保护,人们对皇城的价值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建国初到1981年,这是对皇城的改造和利用阶段,皇城内除了皇宫御苑以外,很多建筑都作办公用;二,上世纪80年代,北京首次明确了皇城的文化性质,也确定了皇城的保护地位,皇城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建筑;三,申报世界遗产,将皇城作为中轴线和故宫周边的历史环境,列入遗产保护的范围。
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遗产四所所长阎照介绍,在为景山街道做控规时,面临几个比较明显的难题,比如,居民的老龄化特征比较明显,人口密度太大,导致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停车设施难以支撑。阎照表示,一直到2035年,皇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定位是古皇城、新文化、美好生活,既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又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功能保障。
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指出:保护文化遗产不是部委机关和学术机构的专利,而是所有人共同的事业,“为了宣传文化遗产,大家一起加入保护文化遗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