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建城1200年|嬾堂和四休堂( 二 )


这个故事 , 其实就是元末明初《双头牡丹灯记》的前身 。
四休堂
四休堂周氏在月湖雪汀上 , 是宁波周氏里最有名的一支 。 全祖望《甬上族望表》上说:“西湖周氏 , 金紫师厚为第一 , 南雄锷第二 , 承奉铢第三 , 共三望 。 ”
起名四休堂的人是周锷 。 “四休”的出典 , 还与黄庭坚有关系 。 黄庭坚在乡下居住的时候 , 比邻是一个退休了的太医 , 自号“四休居士” 。 黄庭坚问何为“四休” , 这位太医笑着说:“粗茶淡饭饱即休 , 补破遮寒暖即休 , 三平二满过即休 , 不贪不妒老即休 。 ”黄庭坚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 , 说这是人生安乐法 。 “少欲者不伐之家也 , 知足者极乐之国也” 。 这位老太医的名字叫姓孙景初 。
周锷把这个词拿来做自己的堂号 , 也是希望自己能知足常乐 , 不过分追求身外之物 。 他是元丰二年的进士 , 初调桐江尉 。 他没有去上任 , 慨然说:学而优则仕 。 学不好 , 不当官 , 于是安下心来研读六经和诸子百家学说 , 学问长进很快 。 后来得到范祖禹的推荐出任南雄地方官 。 只是上任没多久 , 因为上书议论朝廷边疆事 , 被奸臣蔡京难堪掉 , 名字列入“元祐党人碑” 。 罢官 , 回家 , 在月湖雪汀上建了一个别业 , 安享晚年 , 牢记“四休” 。
有人把周锷的故事跟四明三佛之一的哑女维卫连在一起 。 说周锷在家读书的时候 , 哑女经常来他的家里 。 周锷上京赶考的时候 , 她又来了 , 并写了一首词:“风波未息 , 虚名浮利终无益 , 不如早去陪蓑笠 , 高卧烟霞 , 千古企难及 。 君今既已装行色 , 定应雁塔题名籍 。 他年若到南雄驿 , 玉石休分 , 徒累卞和泣 。 ”(《一斛珠》)据说没多久 , 哑女就圆寂了 。 只是周锷在京城的时候 , 又看到了这个哑女 。 问她 , 你就是哑女吗?她也不回答 , 转眼就消失在人群了 。 这不禁让周锷大感异常 。 后来周锷果然在南雄当官言边事 , 因而罢官 。 应了那句“他年若到南雄驿 , 玉石休分 , 徒累卞和泣”的谶语 。
周锷的父亲周师厚 , 是名臣范仲淹的侄女婿 , 字敦夫 。 皇祐五年进士 , 他在任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时 , 当地劳役特别重 。 周师厚说 , 四方风俗不同 , 役有劳逸轻重 , 不宜以一概论 。 朝廷认为他的观点正确 , 准许他减免当地的许多劳役 。 他在任河北路提举常平时 , 老百姓叫他“梦见公” , 是因为《论语》里有一句“吾不复梦周公”的话 。 而一个官员蒲宗孟听到了这三个字 , 就向皇帝奏说:周师厚这个人昏庸无能 , 不懂政事 , 老百姓叫他“梦公” 。
周师厚好学博览 , 手录等身 。 但留下来的著作并不多 , 只有《洛阳花木记》、《洛阳牡丹记》各一卷 。 熙宁年间 , 他往东都洛阳省亲 , “始得游精蓝名圃 , 赏及牡丹 , 然后信谓向之所闻为不虚矣” 。 他的《洛阳花木记》记述牡丹品种109个 , 芍药品种41个 , 杂花82品 , 果子花147品 , 刺花37种 , 草花89种 , 水花17种 , 蔓花6种 。 此书最早记载了金莲花作为观赏花卉的栽培 , 为后人考证金莲花为中国特产、并非原产南美洲提供了证据 。 俄国植物学家本格曾于1831年来中国 , 把金莲花当作新种发表 , 其实周师厚的发现比他早750多年 。 而且《洛阳花木记》 , 记述了大量花木繁殖与种植的技术 , 对后来花卉业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周锷有个兄弟叫周铢 , 字初平 , 崇宁二年进士 , 仕至承奉郎 , 没多少时间 , 就退体 。 兄弟两人徜徉山水之间 ,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写诗作赋为乐 。 周铢有一首《蓦山溪》词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