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瓦尼·贝利尼|超越如雷贯耳名头的,是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二 )


从乔托到马萨乔 , 再到达·芬奇等文艺复兴三杰 , 这是一段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 。 在公共传播里 , 只要提起文艺复兴 , 直接就会跳出三杰 。 在粗线条的艺术史上 , 经常是说完乔托 , 马上说马萨乔 。 而事实上 , 乔托比马萨乔居然年长了134岁 。
文艺复兴是一段被反复叙述、几乎被神化了历史 , 然而在这段历史里 , 居然有一百多年 , 像是历史的黑洞一样 , 被完全遗忘了 。
这一百多年里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没有横空出世的天才、没有传世的作品 。 但是你想 , 那几代人 , 他们一定没闲着 , 在每天琢磨着怎么把空间、把人、把物体画得更像 。
举一个小小例子 , 让我们看看 , 这一探索的过程 , 有多么缓慢和艰辛 。 在一张13世纪画家所留下的素描里 , 绘画技术的笨拙一览无遗 , 人和动物的基本比例、形态 , 根本就拿捏不住 。 一个多世纪之后 , 文艺复兴早期画家皮萨内洛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素描本 , 在这里 , 皮萨内洛已经可以非常准确地复现自然物体了 。 就是把素描画像这么点小事 , 差不多就折腾了一百年 。
这一百多年里发生的事情 , 在“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这个展览上 , 你也能看到一些痕迹 , 看到那一点点笨拙的摸索 。 比如乔瓦尼·贝利尼的《青年男子的肖像》 , 人物面部刻画的非常生动 , 但唯独脖子看起来非常奇怪 。 再比如洛伦佐·科斯塔的《传道者圣约翰》 , 猛一看一点没毛病的画面 , 但是在左下角 , 圣约翰的手和酒杯的关系 , 简直能让人哈哈大笑出来 。
就是这些笨拙的、甚至有些好笑的的细节 , 提醒我们 , 在那些高光时刻的背后 , 无数无名者的艰辛探索 , 才是历史漫长而朴实的真相 。 就是因为有两百多年不断的试错 , 才能最终解决画的像的问题 , 才能诞生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波提切利这些伟大的画家 , 才有这人类艺术史上群星闪耀的高光时刻 。
乔瓦尼·贝利尼|超越如雷贯耳名头的,是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本文图片

洛伦佐《传道者圣约翰》
梳理历史的脉络: 四件作品勾勒出西方风景画发展全流程
乔瓦尼·贝利尼|超越如雷贯耳名头的,是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本文图片

拉斐尔《圣塞巴斯蒂安》
在题材上 , 这个展览覆盖了宗教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人物肖像、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等西方绘画的全部类型 。 其中 , 有不同时代的四张画作 , 正好串起风景画这一重要绘画门类的发展变化历史 , 与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与风格形成有意思的对应 。
第一张画 , 是乔凡尼·贝利尼(1430—1516)的《圣母子》 。 这张圣母子像的构图非常经典 , 贝利尼自己后来又以这张作品的类似构图画了一系列的《圣母子》 。 而这种圣母怀抱圣婴 , 母慈祥、娃可爱的方式 , 也成了后世圣母子像的一种标准图示 。
在这里 , 我特别想提醒观众去看的 , 是圣母子背后的风景 。 远处的山峰和城堡、近处的树林和草坪 , 湖面上的小船 , 骑马的猎手 , 以及近处两个正在交谈的男子 ,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 如此丰富的细节表现 , 让这一背景 , 不仅是一幅表现自然风光的风景画 , 也是一幅表现尘世生活的风俗画 。
乔瓦尼·贝利尼|超越如雷贯耳名头的,是艺术史发展的逻辑
本文图片

老扬·勃鲁盖尔《蛹蝶花瓶》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 这样的风景其实画得存在问题 , 处处透着假 。 别的不说 , 中景里圣母子人物和背景的透视关系就不对 , 如果风景那么远、人物那么小的话 , 背景距离主体人物的距离应该很远很远 , 远到哪怕2.0的眼神 , 也不可能把细节看得那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