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碗碗腔特色乐器“碗碗”和“节子” 。 碗碗 , 一只口径约五厘米的碗状小碰铃(响铜制成 , 艺人俗称盅盅)——打击乐器 , 唱腔、音乐参与伴奏 , 其音色清脆悦耳婉转动听 , 碗碗腔因此而得名 。 碗碗腔音乐最初为纱窗皮影戏专用曲调 , 因皮影戏多在晚上演出 , 人们又称其为“月调”、“纱窗戏”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孝义 ,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 , 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 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 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方式 。 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 , 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孝义碗碗腔是流传在吕梁孝义一带的地方小剧种 , 于1959年搬上真人表演舞台 , 并因此成立国有专业碗碗腔表演艺术团体——孝义县跃进剧团 , 使传统碗碗腔艺术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 孝义碗碗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 积淀了大量的演出剧目和丰富的文字、实物等珍贵资料……
每天 , 40多岁的刘彩琴和乐队师傅们在孝义市碗碗腔剧团的展示馆里 , 只要没有演出 , 都会准时在这里练习 , 在剧院大院里时时回荡着委婉细腻的碗碗腔 , 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旖旎动人 。
孝义碗碗腔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市碗碗腔剧团为项目保护单位 , 承载着《孝义碗碗腔》、《孝义皮腔》这两个姊妹艺术剧种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任务 。 近年来 , 先后挖掘整理恢复上演孝义碗碗腔剧目16部 , 孝义皮腔剧目7部 。 2019年以一个演出团体承载两个剧种 , 代表山西省文旅厅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 孝义碗碗腔《情系山里娃》、孝义皮腔《状元与乞丐》以独特的艺术风格 , 古朴的艺术魅力 , 绽放在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 在江南水乡大放异彩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展示馆——艺术殿堂里的记忆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走进孝义市碗碗腔剧团展示馆 , 我们仿佛梦回艺苑 。 当历史的记忆再现于现实时 , 那一曲曲宛转悠扬的唱腔唱段 , 一幕幕情趣跌宕的选段选场 , 一帧帧满载故事的黑白彩照 , 一件件风雨沧桑的戏装道具 , 一幅幅寓意深邃的名人字画 , 会唤起人们无尽的遐想 , 激起人们对碗碗腔艺术的热爱和眷恋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碗碗腔剧团展示馆主要具备展演、展示两大功能 。 展示馆设有小型舞台 , 观众可以现场观看演出 , 领略碗碗腔独特的表演艺术和柔腔婉韵;展示馆同时陈列有大量剧本、曲谱、剧照、服装、道具、乐器、锦旗、条幅等珍贵实物资料 , 以及文字、图片介绍 , 全面展示了孝义碗碗腔的发展变化、音乐特色、代表剧目、著名演员等情况 , 有助于观众了解碗碗腔艺术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 培养和激发青年人对这项非遗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其中保存的传统戏剧和现代戏服装28件 , 道具204件 , 其他相关实物20余件 , 碗碗腔历史保留剧本36本 , 曲谱24套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