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三 )


文章图片

为确保碗碗腔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 亟待对碗碗腔传统剧目进行抢救性、保护性挖掘整理 , 实施碗碗腔录音录像工程计划 , 录制内容以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碗碗腔艺术魅力的传统精典剧目为主 。 留存宝贵的影音资料为孝义碗碗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留下“活化石” , 更对孝义碗碗腔艺术研究、孝义戏剧史研究、山西戏剧史研究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
此外 , 为使传统碗碗腔艺术和碗碗腔剧团成立以来的珍贵历史资料得以抢救、保护、传承 。 2020年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点图书——《孝义碗碗腔记忆》系列丛书历时四年正式出版发行 。 该系列丛书 , 由孝义碗碗腔剧团团长郭文明主编 , 采用记述体裁篇、章、节的形式 , 对孝义碗碗腔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载 , 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 丛书分为五册 , 分别为:《梨园永固》《天籁之音》《德艺双馨》《名剧集萃》和《激情岁月》 , 图文并茂 , 生动鲜明 , 是对稀有地方剧种的积极探索、保护和传承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发扬——续写民间艺术芳华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2021年11月16日至20日 , 濒危剧种碗碗腔在东风影剧院展演 , 演员们用悠扬动听的唱腔、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 赢得老百姓的阵阵掌声和赞许 , 让老百姓能尽情享受“文化盛宴” 。
为进一步做好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工作 , 孝义市碗碗腔剧团从2021年9月11日开始进行濒危剧种展演 , 以进农村、进景区、进社区等方式 , 开展100场公益性演出 。
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 , 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孝义碗碗腔和孝义皮腔 , 提高群众认同感 , 提升社会知名度 , 从而推动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 精彩的表演 , 优美的唱腔 , 观众们充分领略到中华戏曲百花园中娇艳之花的艺术魅力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孝义碗碗腔剧团组织创作紧跟时代贴近群众的小戏小品6个 , 提高艺术质量 , 提升服务水平 , 更好地服务农民服务基层 。 在演出过程中 , 整合演出资源 , 创新演出模式 , 以“大部队+小分队”形式 , 为残疾和居住分散不方便观看的群众 , 进家入户进行小型专场演出30余场 , 把党的声音和关怀 , 送到最基层群众的心里 , 把优秀传统艺术 , 送到最基层的群众之中 。
【艺术|孝义:碗碗腔艺术植根沃土,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同时积极开展碗碗腔传统艺术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 , 周末剧场和节日文艺活动演出 , 累计演出200余场、积极参加孝义市“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演出 , 不畏道路崎岖 , 不顾条件简陋 , 到革命老区 , 到边远山区 , 到贫困山村 ,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 到群众最欢迎的地方 。 有的演出地相距遥远 , 晚场演出完毕 , 草草吃点饭 , 便坐上赶往下一个演出地的夜车;有的演出场地条件简陋 , 不论寒冬还是盛夏 , 演职员工身处四面透风的临时舞台工作;有的演出地道路不畅 , 需要演职员工人工搬运两卡车的沉重演出设备;有的演出地没有做饭条件 , 演职员工就在露天场地用餐 , 不管面临多大困难 , 广大干部职工不论身强体壮 , 还是体弱患病 , 大家都满怀热情不讲条件 , 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演出的工作之中 , 为广大农村和基层群众传送欢乐和文明 , 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 在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演出过程中 , 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 提升了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艺术素质 , 增强了团结 , 锻炼了队伍 , 为实现传统碗碗腔艺术繁荣发展 , 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