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阿莱霍·卡彭铁尔:拉美小说的引路人( 三 )


卡彭铁尔在这里隐去了下毒人的活动 , 将毒物蔓延的动作发出者写成了毒物本身 , 毒物仿佛有了生命一样自由活动、自主攻击 , 这正与上文提及的印第安人万物有灵信仰相契合(同理 , 书中拉费里埃城堡中的三门大炮被取名西庇阿、汉尼拔和哈米尔卡也就不只是个幽默桥段了) 。 这种被巴尔加斯·略萨称为“选择性隐藏材料法”(即选择性地隐藏某些重要信息 , 在这里被隐去的是操纵物体的人类)的写法贯穿小说始终 ,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察觉到这一点 , 但是在读完全书之后则会留下这种印象:小说中的动物植物、装饰摆设无比“鲜活” , 仿佛全都有了生命 。 值得注意的还有《波波尔·乌》中的某些句子:“当高山被创造之时 , 河流在山谷之间找到了它们的源头”;“‘你们让我们受了许多苦 , 还把我们的肉当食物吃 , 现在轮到我们吃你们了!’狗和其他动物说 。 石磨指责他们说……狗随声附和道……甚至玉米煎锅和饭锅也开始斥责木头人 。 ”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就接受了印第安文化最本质性的某些特点 。
墨西哥文豪卡洛斯·富恩特斯曾指出宽泛意义上的“乌托邦”概念关注的是“某个不可能存在的空间” , 但拉丁美洲的“乌托邦”却只能是一个时间概念 , 人们似乎始终在追忆着某段不可再现的黄金时代 。 在进行创作时 , 卡彭铁尔也在“时间”因素上费尽了心思 , 如《溯源之旅》(又译《回归种子》)等时间因素占显著地位的名篇自不必说 , 《人间王国》的时间设计也同样别出心裁 。 在《人间王国》里 , 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抑或是混血种人 , 一旦成为统治者 , 最终都会走向暴政 , 乍看上去 , 故事时间对应的是1751至1830年间海地历史的真实时间 , 故事似乎是按照线性时间发展的 。 可再细想一番 , 会发现这种“压迫-反抗-上台-暴政-压迫”的首尾衔接模式反复出现 , 似乎没有尽头 , 故事又像是按照《百年孤独》那样的环形时间结构来设计的 , 似乎拉美历史真的是在不断画着圆圈、回到原点 。 可是再细细一看 , 《人间王国》每个部分(从第一部到第四部)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文字连接 , 而是跳跃发展的 , 甚至每部分前都似独立小说一样拥有不同的文前引言 , 卡彭铁尔极致细腻的巴洛克式描写又使得每部分的故事发展时间极度缓慢 , 几近停滞 , 仿佛是慢镜头扫过一幅又一幅画面 , 这难道不正是拉美历史的另一面吗:原地踏步 , 仿佛从未前进 。
在卡彭铁尔之后 , 拉美“文学爆炸”的作家们之所以能够轰动世界文坛 , 并非单纯依靠凸显拉美元素的异域主题或新颖技巧 , 而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 这实际上正是卡彭铁尔给拉美小说带来的最重要启示 , 卡彭铁尔能被誉为“‘文学爆炸’的先驱”“大师中的大师” , 原因正在于此 。 当下 ,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 年轻一代(或者年轻作家)体验着看似超现实的生活(如加入超现实主义阵营的卡彭铁尔一般) ,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不是回归种子、溯归本源呢?他们必须要做的又是不是去思考和发掘实现这种回归的路径呢?这正是卡彭铁尔带来的思考 , 也是卡彭铁尔的文学作品永恒价值之所在 。
(作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西班牙语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