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孤独#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文章插图
作者:洞见Allergy
独往独来,是谓独有,是谓至贵。
曾在网上看这样一个提问:“你做过最孤独的事,是什么?”
底下的回答各式各样。
有说一个人去吃饭的时候,不敢离开位置,怕服务员把餐收了;
也有人说一个人住的时候,看见蟑螂在眼前爬,舍不得拍死它。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回答,是:逼自己合群。
颜如晶曾在《奇葩说》中说:
“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为了避免孤独,勉强过自己去合群。
可经历过很多事后,你会发现有时候,越努力合群,越倍感孤独。
01
在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主人公维特一度活在合群的枷锁中,无法自拔。
他从小智商超群,拥有过人的钢琴天赋。
但这却让他成了同龄人眼中的异类,备受排挤。
为了能够融入集体,和大家打成一片,他假装摔坏脑子,变回普通人,还失去了弹钢琴的能力。
孤独#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
文章插图
如此一来,他终于被大家接纳,成为一个合群的少年了。
可这样的伪装,却没有给他带来快乐。
热爱钢琴的他,为了迎合同学,不得不听摇滚乐;
明明很聪明的他,为了显得合群,要努力去装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
直到某天,维特在CD店中,发现一张钢琴演奏专辑。
回家播放之后,他哭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伪装,一直以来都是对自己真实想法的压抑。
唯有追逐音乐梦想,才能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个人寂寞,而是在无尽的喧哗中丧失了自我。”
勉强自己合群,就像俄罗斯方块一样,你合群了,也就消失了。
你努力让自己合群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拼命否定自己的过程。
除了为难了自己,什么都不会改变。
02
三毛曾在散文中写道:
“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成长本来是一场孤独的冒险,但是太多人融入群体,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表弟今年刚换了个新工作。
以前下班,他不是锻炼,就是学点他喜欢的摄影。
现在一下班,就和同事一起打游戏。
我问他:“怎么回来也不学习了?”
谁知,他很无奈地说:
“这不是刚换新工作嘛,同事喊我打游戏,拒绝不太好,显得我多不合群。”
【 孤独#杨绛:合群,是最深的孤独】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这样,因为害怕孤单,而拼命挤进热闹的圈子。
豆瓣网友@海猫君发过一篇帖子,获得了很多人的共鸣。
她说自己以前很害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
独自去吃饭或看电影,很怕遇到熟人。
每当这时候,她都会装作没看见,或者编个谎话说自己在等人。
好像独自做这些是一件丢人的事。
因此,她经常和3个室友形影不离,一起上课、吃饭、刷剧、看电影。
几乎任何事都附和他们,极力隐藏自己的想法。
时间长了,她觉得自己活得很累。
于是她尝试脱离她们,不再挖空心思揣测他人想法,不再去适应他人的口味、偏好、作息时间。
她发现“不合群”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一个人看电影,我可以不再纠结,随时出发,选自己喜欢的电影看。”
“一个人旅行,我不必强迫去游客扎堆的景点拍照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