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毛主席写了首七律,一教授指其中有不完美处,主席:感谢你的好意

千年文坛,有太多“一字之师”的趣事。本期笔者要说的,就是毛主席和一位普通大学教授之间的“改诗”趣事。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近百年来难得的诗词高手,他的《沁园春.雪》、《菩萨蛮·黄鹤楼》、《清平乐·六盘山》等作品,都称得上是现当代诗词中绝对的精品。但他对此却一向很谦虚,这一点体现在他曾多次修改自己的诗词上。
主席@毛主席写了首七律,一教授指其中有不完美处,主席:感谢你的好意
文章插图

毛主席曾说过:“写文章和写诗,不经过修改是很少的”。建国后当有同志提出要陆续出版他的诗作时,他就对早年创作的多首作品进行过再修改。为此他还曾特意写信请教郭沫若、臧克家等人,问一问他们的意见。仅1963年,臧克家就给主席的作品提了23条意见,对这些意见主席反复斟酌,采纳了其中13条。由此可见,他对文字的严谨。1952年元旦,在东北执教的文史系教授罗元贞读到了毛主席的一首七律,他觉得其中有不完美、欠妥之处。于是他便在给主席写信贺年时,特意提到了这个问题。
主席@毛主席写了首七律,一教授指其中有不完美处,主席:感谢你的好意
文章插图

主席看完他的建议后,不但虚心地改了过来,还专门给他回了封信,称:“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这首诗就是我们如今天读到的经典律诗《七律·长征》:《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份,此时长征即将结束了,伟人正率领红军越过岷江,回想一路来时的艰难、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豪情万丈之作。【 主席@毛主席写了首七律,一教授指其中有不完美处,主席:感谢你的好意】
主席@毛主席写了首七律,一教授指其中有不完美处,主席:感谢你的好意
文章插图

虽然主席曾在给陈毅元帅的信里表示“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但事实上这完全是谦虚的说法。从这首七律来看,他做到了字句工整,格律没有大的出入,最高明的是几个意象的引入十分地道。罗教授指出主席用得欠妥之处,是因为最开始这首诗的颈联并非“金沙水拍云崖暖”,而是“金沙浪拍云崖暖”。罗教授认为颔联中已经写了“五岭逶迤腾细浪”,已经出现了一个“浪”字,一般来说一首律诗里最好不要出现同样的字眼,以免读来显得繁复。
主席@毛主席写了首七律,一教授指其中有不完美处,主席:感谢你的好意
文章插图

罗教授建国前曾先后在上海、北平系统地学过古典文字,曾出版过多本专著,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伟人才改了过来。但出现两个“浪”字的情况,是否表示伟人的原诗没水平呢?显然不能这么认为。我们可以仔细品读修改前后的这两句诗,用“浪”字在气势上其实是要更胜一筹的,这也是当初伟人会这样写的原因。古典诗词确实有很多“诗忌”,比如同一意象不能反复出现、比如表达不能太直白等等,但有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我们往往无法拘泥于这些条条框框。
主席@毛主席写了首七律,一教授指其中有不完美处,主席:感谢你的好意
文章插图

这就是为何崔颢的《黄鹤楼》明明长期被后世称为七律之冠,但同时也有人指出诗句中有不少“诗病”:比如有不合律之处,比如前两联一共出现了3处“黄鹤”。连《黄鹤楼》这样的作品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让所有人满意,说明对一首诗的品鉴一定是见仁见智的。而所谓的“诗忌”,与诗境相比,真的算不得多重要。毛主席最后还是修改了原诗,改过之后从格律和工整度上看,确实也更完美了。1958年这首诗再版时,主席特意在批注上写道:“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