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24首诗词,讲述五个古代人物三分天下心无怠,五丈原头剑未鸣( 二 )

颔联@24首诗词,讲述五个古代人物三分天下心无怠,五丈原头剑未鸣
文章插图
6.漫题刘备(1票)文/山荣一从织履任蹉跎,歃血桃园共操戈。三顾频烦心思缜,半生契阔鬓霜多。拔犀擢象曾谁咏?有借无还慨若何。白帝托孤虽抱憾,时人犹唱大风歌。【南风覆垄6】投一票池青瞎评:首联出句就不稳,先主虽然“一从织履”但并没“任蹉跎”。颔联和《叹刘备》有一样的问题,“三顾频烦”是化用少陵诗句,这问题倒不大。从出句来看,“半生契阔鬓霜多”,“半生契阔”是“鬓霜多”之因由,可“三顾频烦”好像不是“心思缜”的因由吧?一般来说三顾频烦都是来表现先主求贤若渴的态度,好像多数时候不用来形容他心思的缜密。“拔犀擢象”是说人善于提拔才能出众的贤才,用来形容先主,很贴切。这首诗在本期中应该是咏先主最好的一首,个见。7.哀昭君(新韵)(4票)文/福人梦想皇恩厚,孰知尽日愁。画师虽有过,元帝亦无谋。宁做棘中草,焉为笼里囚。惜哉绝代貌,终是不得留。【云心:7】【兰兮:7】层层递进,层层反问,纵有绝代貌,终是不得已。【一若陶公 7】梦断愿违,红颜青冢。悲乎哀哉!【池青妄评:7】以小女儿视角审视昭君,颇有新意,惜尾联平淡。池青瞎评:√ 选了 从全诗来看,作者哀昭君之哀处,是其不能留在故乡,不能得皇帝宠幸,写出了浓浓的哀怨。这是一大亮点,一般写昭君的诗都写的大义凛然,好像她一生下来就是为了出塞,一出塞就成了千古英雄,断绝了人间的俗念,除了思乡之外,不能有其他哀怨的感情,否则就冲淡了英雄的色彩,这很明显都是一种把历史看成评书的狭隘看法。事实上昭君是英雄的同时,也是一个小女儿,能把她从英雄的桎梏中拖出来,以小女儿的视角去审视,去哀怜,是很了不起的做法。首联写昭君入宫后,本来梦想着能够得宠,身受皇恩,谁知道竟然不能谋面,只有整日哀愁,这是非常写实的一句。颔联更是写尽小女儿的哀怨,毛元龙虽然有过失,你刘奭也是睁眼瞎啊!颈联应是写昭君被迫出塞时,内心的悲愤之情。全是只有尾联不太好,首三联完全可以看作诗人代昭君而作,尾联却有点突兀的加上了诗人自身的评价,或者可以景物为结,进行一个小留白,将自己的评价隐而不发。我心中的季军。8.致敬宋玉(2票)文/馨儿王非天上客,玉似井中泥。访古高唐北,寻仙洛浦西。愁无云雨梦,恨有杜鹃啼。我敬登徒子,成名不负妻。小城庶人 【8】【莫寒:8】把宋玉的一生经历主要作品提炼的很好,结的也很新颖9.王昭君(11票)文/诗行者汉家宫女本多情,久未承恩怅远行。滴露芙蓉离上苑,伤春杜宇叫边城。昭阳殿有和亲策,细柳营无试马兵。一曲琵琶何必怨,长门夜夜奏哀笙。【辰霜:9楼】【路远修:9】中二联典切【风雨同心:9】见章法,颈联有力,尾联有新意。【兰花手蝴蝶梦:9】【凝思静虑:9号】怨感强。不足,颈联略显突兀。【莫寒:9】颈联深刻[解之以动 9]【冷眼看花9】尾句未懂,昭君去大漠了这长门哀笙谁奏呢?【池青妄评:9 】尾联发人之未想,妙绝。【留白:9】反其意咏史,颇出新意。颈联好看,用典贴切。【孤城:9】池青瞎评:√ 选了 此首为个人最爱。自颔联以下,用力渐深。“昭阳殿有和亲策,细柳营无试马兵”一联本是陈词,却因“一曲琵琶何必怨,长门夜夜奏哀笙”而翻出新意,非是耽诗者不能为之。我心中的冠军。10.出师表读后(4票)文/解之以动疏表倾情读复新,胸藏对策为谁陈?轻持羽扇挥帷幄,略治桑田负廪囷。豪杰千秋终过眼,风云一代竟封神。三分未遂功成愿,空使隆中待故人。【诗行者:10】【慕亭风:10】【莫寒:10】为封神的点赞【古道松风:10】喜欢。池青瞎评:首联写读后诗人的疑问“胸藏对策为谁陈”,为谁而陈本是显而易见的,乃为后主而陈,可惜后主昏聩庸碌,不足以担天下,只好不知为谁而陈,首联已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轻”、“略”二字看似夸张,其实乃与首联作对比,诗人以为武侯之能只需“轻持”、“略治”已经可以富国强兵,却落得胸藏对策无人可陈的悲剧,这是何等悲怆!颈联中悲意更深,千秋过眼,一代封神,那又如何?终是不能功成愿遂。全诗无一悲字,却处处不悲,是将情绪化入诗中,佳作。但是票数不够了,所以没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