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奎琳$既然看不懂画,为什么还要“看”( 二 )


可我依然喜欢大卫里奥,他虚构了一个私人艺术馆,给你讲古典艺术。然后,又建了一座博物馆,和你谈现代艺术。你在那里面,能看到不同画家的“维纳斯”聚在一起,红衣主教们“比试”威严,还有厨房里悬挂的各种水果、食材(“为了掩饰咽口水这一缓慢的却无法避免的动作”,作者离开了这里),餐厅里让人惊叹的静物画——我倒觉得,博鲁盖尔的《玻璃瓶里的插花》,和《向日葵》更类似。另外,书里还有不少八卦,充分满足你的好奇心(窥私欲)。
至于画家,在意我们怎么看他们的画吗?毫不在意。
毕加索曾经的赞助人——斯泰因兄妹,收藏了一大批“古怪”画作,他请求为妹妹画幅肖像。从1905年冬天到1906年夏天,斯泰因为这幅画做了80次模特后,毕加索独自润色完成了画作。在画家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下,女作家的脸俨然成了一幅“面具”。朋友看后大吃一惊,说这根本不像斯泰因。毕加索回复:“这有什么关系呢?最后她总会看起来跟这幅画一模一样。”数十年过后,评论界一致认为,画作完全“符合”女作家的内在气质。
当你看到毕加索(或者抽象派)画作上各种几何形、叠加、冲撞的脸时,会有怎样的评价?惊讶还是目瞪口呆:天,怎么可以这样?我在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里,盯着毕加索的《女人头像》发呆,这是他第二任妻子杰奎琳的一幅肖像版画,恐怕只能用“惊人”来形容。旁边还有《戴帽子的女人》系列,模特也被认为是杰奎琳,长着两只不对称的眼睛。而早年间那些更具“写实”风格的画作,比如《熨衣服的女人》,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多年前,我曾去过那里,却不记得看过那幅画。
那又怎样?观者,对一幅画不会产生丝毫影响,看或者不看,懂或者不懂,无关紧要。就算内行,“用这些陈腐的文字工具,触及的不过是它们的皮毛”——艺术批评家克拉克说。作为绘画小白,你的任务就是去看,长时间盯着它看,看多了,就能发现其中的门道。
这或许没什么用,可真正的生活,不就是发现“无用”之美吗?
【 杰奎琳$既然看不懂画,为什么还要“看”】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