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度#庄子:真正的觉者,不会试图扮演“拯救者”,方可自在度人

记得刚开始有所悟的那个时候,非常喜欢同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悟所感,以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别人一开始也很喜欢听,毕竟自己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这些观点和看法,也是觉得挺新鲜的。
但是,后来随着交谈与了解的继续深入,人家慢慢的就不愿意接受了,而且产生了很强烈的抵触情绪。


自在度#庄子:真正的觉者,不会试图扮演“拯救者”,方可自在度人
文章插图

相信有很多不管是学佛的朋友也好,还是学道的同仁也好,或者仅仅就是善于思考,对这个世界有某些哲学感悟的人,大概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
就是你认为很有价值的感悟,尽管你乐于分享,但是别人却不屑一顾,即使一开始有接受与了解的意愿,但是后来也会弃如敝履,不再相信你了。
最初的时候,我也想不通这是什么原因,反而还觉得人家不识货,层次太低,孺子不可教也。
直到后来,随着我对《庄子》以及其他经典和圣贤说教的理解深入,我才渐渐地发现了其中的根源以及奥妙所在。


自在度#庄子:真正的觉者,不会试图扮演“拯救者”,方可自在度人
文章插图

《庄子·刻意》中有这样一段话: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真正可以通天地之道,有圣人之德的人,他们不需要刻意的彰显自己的境界,就可以自然地提升自己,不需要刻意的倡导仁义,既可以自然修身;
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功名,天下自然得到治理,不需要刻意的避居江湖,心境自然得以闲暇,不需要刻意的舒筋活络,而气血自然得以通畅;
他们不会刻意的去追求任何东西,也不会在意一切的外在,但是他们内心却无限圆满,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聚集在他的周围。
这里面我感触非常深的一句话,就是“不刻意而高”,你不要觉得自己高于别人,不要试图通过对别人说教,去彰显自己的高明,这才是圣人,以及觉者应有的品德。
【 自在度#庄子:真正的觉者,不会试图扮演“拯救者”,方可自在度人】

自在度#庄子:真正的觉者,不会试图扮演“拯救者”,方可自在度人
文章插图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对别人分享自己认知的时候,会引起别人强烈的反感?
因为别人在内心里会觉得:你这是在教我做事,我很不爽。如果有年龄和地位的差距还好一些,如果就是同等的身份与条件,人家就会觉得:你有什么了不起啊,你凭什么教育我?
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在输出自己的观点,企图改变别人的时候,内心里其实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我执”在隐隐偷笑:
“你看我知道的,他不知道,我这是在改变我眼前这个无知又可怜的人,我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拯救者,我是道的代言人,所以我责任巨大。”是不是这样?
虽然这种感觉埋藏得很隐蔽,但是不管你有没有发现与认识到它,它就是这样真实的存在着的。
然而庄子却说:不刻意而高,你可以引导别人,但是不可以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自己充当“道”的代言人。


自在度#庄子:真正的觉者,不会试图扮演“拯救者”,方可自在度人
文章插图

你需要让他自己意识不到自己是被拯救的,而是通过启发与唤醒,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思考,从而自己觉醒的。
否则就无异于在拿着凶器走路,是不可能达成你想要的目标,把这条路安稳走到底的。
因为即使你不自觉、无意识,只要你事实上做了这种教人觉悟,所谓的好人好事,你就是在拿着凶器走路。别人下意识的辨识出这个东西,就会跳出来跟你挥刀砍两下,较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