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青未了」刘玉涛|芝罘印象( 三 )


由于我从事文博工作的缘故,儿媳知道我喜欢研究民俗文化,喜欢有故事的老物件。中午吃饭时,特地安排在幸福附近的一家有文化特色的酒店。从烟台市博物馆后面不远的万达公馆对面小区家出门,打车不到20分钟的路程,沿途不时寻找到30多年前的影子,进入酒店,感觉装饰风格独特,到处都是老物件,满满的乡愁记忆。席间,亲家推杯问盏,谈天说地,儿女情长,虽然都有些微熏的醉意,但亲家两家人凑在一起感觉从来没有的幸福满满。
在此前,我曾看到过2019年7月《烟台日报》杨健采访人员,在《壮丽70年,礼赞建设者》颁奖典礼上的采访手记写道:“81岁的原烟台市建委科技设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毕浩,是本次颁奖典礼72位得奖者中最年长的一位,也是早年莱山区、开发区起步项目的规划者、实施者和见证者,获悉颁奖典礼举行的消息后,他主动给采访人员打来电话,找到了当年任职时经手的许多宝贵历史材料,两次面对面地讲述,总计超过4个小时,毕浩连一口水没有喝,耐心地向采访人员讲述自己当年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诸多往事,以及所经手的史料文件的珍贵价值。
一份份已经有些泛黄的文件,以遒劲有力的字迹、反复勾划批注,彰显着几代烟台城建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而在颁奖典礼前一天晚上,老人又亲自执笔,就近年来诸多城建重点项目,写下了几页饱含殷切期望的建议:“虽然我退休多年了,但仍然每天都会从报纸上了解到城市建设的最新情况,看到、听到一个个新建成的工程、项目还是格外激动。尽管我不能像30年前一样,带着队伍在荒山野岭进行勘察、测绘,但这毕竟是我的老本行,不管年纪多大,只要身体允许,都要继续发光发热!”
“我退休已经21年了,但最不能忘怀的,就是1984年烟台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一系列重大建设规划的相继出台。作为那段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烟台敢为人先、高瞻远瞩、设身处地的规划理念乃至工作态度,时至今日,都令我依旧受用。”原烟台市建委科技设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儿媳爷爷毕浩对我说。
毕浩于1984年从东北返回家乡,来到原烟台市建委任职,到1998年光荣退休,人生最年富力强的14年,先后参与了现莱山区、开发区的多条道路、地标建筑的规划设计。而在中心区,无论是颇具先见之明的南大街拓宽规划设计,还是作为旧改和城建样板的民生小区,都凝结着毕浩和老一代设计人、城建人的心血。而今年84岁的他,仍时刻关注着城市建设的最新动态,以一名城建老兵的姿态,继续焕发着光与热,近代史的守望者。正是在大力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建筑传承这一思路的指引下,毕浩为烟台的城市规划建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芝罘&「青未了」刘玉涛|芝罘印象
文章插图
【 芝罘&「青未了」刘玉涛|芝罘印象】3、“文化是城市的魂,历史是城市的根”。烟台百年建筑绚丽多彩,异彩纷呈,俨然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近代建筑史博物馆群。最有代表性的是所城里的民居、传统的四合院式、密集的胡同。朝阳街及其周围的近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是烟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烟台近代史的演变进程,反映烟台近代城市发展的概况。
每一次踏上朝阳街,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步行所城里,每一次都有不同滋味。爱上一座城,也许是因为城中的一道风景,或许为的仅仅只是这一座城。人人都说烟台好,唯有海边忘不了。作为烟台城市的两大地标,1872年,朝阳街在烟台山南麓初建,自此见证着烟台开埠至今的繁华过往,成为港城开埠文化的根脉所在。《明史·兵志》中记载:“山东都司旧有青州左护卫,后改天津右卫。旧有贵州护卫、革登州卫、青州左卫、莱州卫、奇山千户所、濮州千户所……”这其中,奇山千户所便是所城里前身,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新开街后的所城里以卫所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紧紧围绕传承胶东文化根脉,弘扬百年烟台历史风貌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