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十三载,还原三朝史|专访修订主持人景蜀慧

今年 , 点校本《陈书》修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 并于近日获得中华书局年度双十佳图书的荣誉 。 至此 , 历时13年的南朝“齐梁陈”三书修订工作圆满完成 。 同时 , 这也是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出版的第11部修订本 。 对于修订主持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景蜀慧来说 , 这次修订成为她学术生涯的浓重一笔 , 她希望做出古籍整理的精品 , 让人们更加亲近这段历史 , 推动相关史学研究 。 近日 , 《人民政协报》采访人员专访景蜀慧 , 听她讲述“修史”那些事儿 。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 , 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进行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工作 , 这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 2006年起 , 中华书局又开始着手规划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 , 在新的历史时期 , 进一步完善点校本 。
【|精修十三载,还原三朝史|专访修订主持人景蜀慧】2008年 , 我接到中华书局的邀约 , 担任《南齐书》《梁书》和《陈书》的修订主持人 。 由于修订工程十分庞大 , 需要在全国物色学者作为各史修订主持人 。 考虑到点校和修订的连续性 , 以及学术传承 , 一般希望由原点校者门下的学者继续修订工作 , 但是点校本“南朝五史”负责人王仲荦先生的学生中没有合适的人选 , 便另寻他人 。 之所以找到我 , 我想 , 可能的原因是 , 南朝是非常重视文学和文化的时期 , 对于点校者有兼顾文史的考虑 , 而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 , 我的老师缪钺先生一直以“文史兼长”著称 , 并且他与王仲荦先生交情很深 。 我自小喜欢文学 , 又受业师熏陶和训练 , 读书治学也一直比较偏重文学 。
接到这个邀约 , 我自然感到十分荣幸 。 “二十四史”在传世史部文献中非常重要 , 点校本“二十四史”更是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标志性成果 。 作为历史后学 , 我是读着点校本成长的 。 能够参与修订工作 , 可谓学术生涯可遇不可求的经历 。 虽然意识到修订工作会比较艰巨 , 但我还是下决心接受了这个任务 。
|精修十三载,还原三朝史|专访修订主持人景蜀慧
本文图片

2017年7月 , 《南齐书》修订组部分成员在中华书局办公室和编辑组一起 , 做出版前的最后修改 , 左二为景蜀慧
最初 , 我设想的是 , 修订工作需要有一定学养、训练成熟的学者来做 , 所以邀请一些年轻学者组成团队 , 三史同时推进 。 但是随着修订的展开 , 才发现还是低估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和需要花费的时间 。 加上人事上也出现一些变动 , 所以我们部分调整了原来的工作方案 , 其中《梁书》仍由暨南大学赵灿鹏教授承担主要的修订工作 , 我最后审核定稿 。 其余二史修订 , 则在人手上做了补充 , 遴选优秀的研究生参加 。
修订工作本身 , 比我们最初想象的要更为复杂 。 从已经出版的修订本“齐梁陈”三书可以知道 , 修订其实并不是在点校本的基础上小修小补 , 而是重新选择底本 , 调整通校本、参校本 , 并集合吸收学界近50年的研究成果 。 从段落字词到标点符号 , 都需要细读文献 , 清理复核原点校本所有校勘记 , 尽可能详尽地撰写修订长编 , 在其基础上补充修改乃至重新撰写校勘记 , 工作量远远超出了之前的估计 。 以刚出版的《陈书》为例 , 校勘记从原有的534条增加到960条 , 其中删去旧校约110条 , 新增校勘记542条 , 改写原校记约160条 , 修改补充原校记185条 , 沿用原校记73条 , 改动标点数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