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十三载,还原三朝史|专访修订主持人景蜀慧( 二 )


为什么要重新选择底本 , 并调整通校本和参校本?
点校本《南齐书》《梁书》和《陈书》 , 当年由王仲荦先生总负责 , 王仲荦、卢振华、张维华三位先生承担点校工作 , 在校勘 , 订误方面有不少创见 , 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普遍好评 。 不过 ,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 三书点校本在底本、通校和参校本的选择上 , 尚存在较多的改善余地 。 比如《梁书》 , 点校时采用了不设底本、择善而从的方式 , 《南齐书》《陈书》则以百衲本为底本 。 至于通校本和参校本 , 三书点校本主要选择了明清以后版本 , 如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汲本、殿本、局本 。 这些版本与早期版本存在一定差异 , 依据其版本异文去校勘订改底本 , 难免造成一些新的问题 , 甚至影响读者对文献的阅读理解 。
|精修十三载,还原三朝史|专访修订主持人景蜀慧
本文图片

《南齐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这次修订 , 我们在前辈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 , 在版本选择方面下了比较大的功夫 。 比如《南齐书》修订用的底本 , 我们改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 , 这个底本刊刻精良 , 保存基本完整 , 保留了较多的宋元版刻 , 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品相最好的版本 , 也是百衲本的底本 。 百衲本虽以这一版本为底本 , 但刊印时有较多挖补描改修润 , 一定程度上有失宋元本旧貌 , 这一版本明显优于百衲本 。 中华再造善本丛书2004年出版了这个版本的影印本 , 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 。 除此之外 , 我们也调整补充了通校本和参校本 。 比如原来通校本没有用北监本 , 认为其沿袭南监本 , 没有太大价值 。 经过和南监本以及殿本的比对 , 我们发现 , 其实北监本在刊刻时对南监本的改订不在少数 , 而且基本被殿本沿用 , 有其特殊价值 , 因此将其纳入通校本 。
《梁书》没有完整的宋刻宋元递修本传世 , 最好的版本为南宋绍兴年间刻递修至明初的40卷残本 , 现藏台北故宫图书文献馆 。 《梁书》百衲本是用这个版本加三朝本拼配而成 , 可以算是《梁书》最好的完整版本 。 这次修订 , 改变了原点校本无底本校勘的做法 , 选用百衲本作底本 , 同时用台北故宫藏的40卷残本和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日本静嘉堂、日本内阁文库等处所藏的6种三朝本作通校本 , 在版本采用和处理上比原点校本有很大提升 。
|精修十三载,还原三朝史|专访修订主持人景蜀慧
本文图片

《梁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比较而言 , 《陈书》在南北朝史书中版本情况是最好的 。 我们在深入版本调查基础上 , 选用早于百衲本的中华学艺社本为底本 , 又将存世的全部宋刻本 , 包括两种全本和4种残本 , 以及两卷日本平安时期钞本列入通校 , 加上三朝本、南北监本、汲本、殿本等明清时期版本 , 《陈书》修订的通校参校本有13种之多 , 远远超过了当年点校本所具有的版本条件 。
|精修十三载,还原三朝史|专访修订主持人景蜀慧
本文图片

《陈书》中华学艺社辑印宋刻宋元递修本(上海图书馆藏)
总之 , 得益于出版事业以及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 , 使修订组有条件搜集更多的早期版本 , 我们也在版本调查上倾尽全力 。 比如台北故宫、日本静嘉堂等处收藏的版本 , 我们都曾过目查阅 。 为了查看搜集这些版本 , 我们利用了各种机会 , 访学、开会 , 甚至用旅游签证方式去寻访 , 有时还委托同事朋友帮忙代查 。 一旦发现新的比较重要的版本 , 就想方设法将其用于修订 , 以此力求尽量接近和还原史书的本来面貌 , 不留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