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本文图片
东阳市金交椅山宋墓出土 春秋十二章 摄/制
2009年 , 浙江省东阳市白云街道杨大坞村在工程施工期间发现一座宋代墓葬 , 墓中无墓志铭因此无法确定墓主人姓名及社会关系 , 但依据墓葬形制与出土文物 , 推测此墓年代应为南宋时期 。 该墓坐落于金交椅山山坡之上 , 坐北朝南 , 为夫妻合葬墓(一夫一妻一妾) , 整体保存较完好 。
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本文图片
位置示意图 图片采自《东阳金交椅山宋墓出土文物》
【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该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余件 , 目前收藏于东阳市博物馆 。 此批文物数量虽不多 , 但规格较高 , 涵盖玉器、金银器、青铜器等诸多类目 , 当是主人平日所用之物 。 其中尤以金银器样式居多 , 包括鱼龙双耳金盏、银鎏金托盘(与鱼龙双耳金盏一起 , 系一套金银酒器 , 为宋代金银器艺术品中的佳作)、缠枝纹金手镯、银鎏金云龙纹瓶等器物 , 施有锤蹀、錾刻、焊接等工艺 , 较唐代剪纸式平面化的镂揲工艺 , 呈现出鲜明的高浮雕式的宋式风格 。 从这些器物来判断 , 墓主人虽不知姓甚名谁 , 但生前应是当地望族 , 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 家境殷实 。
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本文图片
春秋十二章 制图
其中一件金竹叶桥梁式钗(出土文物中记录为“卷草纹金发钗”) , 弧长11.6厘米 , 高8.4厘米 , 应为女主人日常佩戴之物 。 此钗钗头梁上锤蹀錾刻出竹叶纹样 , 再以粗金丝连续弯曲成15支实心花头 , 竹叶纹下部刻有细小纹饰 。 金丝两端弯折成钗梁 , 向中间聚拢 , 并向下延伸出钗脚 。 花头与钗梁用细金丝缠绕绑结固定 。 整件钗形如孔雀开屏 , 展现出宋式钗特有的立体灵动与细节刻画的统一 。
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本文图片
金竹叶桥梁式钗 春秋十二章 摄
「桥梁钗」之名 , 见于明永乐本《碎金》 , 是宋元时期的典型样式 。 其样式多为多对花头并排呈弧形排列于钗梁之上 , 钗梁由两边向中间聚拢 , 又向下延伸出钗脚 。 有学者根据辽宋时期墓室壁画中的女子插戴推测 , 桥梁钗的设计灵感很可能来自“头上金钗十二行”的插戴方式 。 钗首形成展开的一排 , 颇有以一当十之感 。 其钗梁上花头数量并没有定式 , 少则十来对 , 多则甚至能达三十多对 , 但多为单数组合 , 于钗梁正中独留一对花头与钗脚呼应 , 应是为对称美观而专门设计 。 桥梁钗并不局限于金银 , 琉璃等材质也有发现 。
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本文图片
图片采自《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卷一
无论是上图的“北周铺造”、“王乍工夫” , 还是一些因年代久远而无法清晰辨认的文字 , 我们总能在宋代首饰上看到一些小字 。 这些小字或位于钗脚 , 或位于钗首 。 有的代表铺号 , 有的另加刻日期等 。 可见宋代首饰已多具商品属性 , 是社会经济繁荣与充满活力的一个体现 。
文物|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本文图片
采自《镇江出土金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