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感动中国的叶嘉莹,是当今文坛不可错过的珠玉之声

本文作者:树上的女爵
记忆中,第一次读叶嘉莹的文章是在大学时,在图书馆里碰巧翻到一本《迦陵论词丛稿》。那时并不知道她的身世来处和漂泊经历,甚至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起了“迦陵”这样一个非常旧式的笔名。那时候我的偏爱在唐诗,所以对她的词论只当做一般词论来看。
大学毕业后,同宿舍的一位姐姐考到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偶然一次,听她提起叶嘉莹的讲座,总是座无虚席挤满了人,对此情景十分向往。也曾假想过,当年自己如果不是报考武汉大学的古典文学,选择的是南开大学,也许与这位诗词学问大家会有近一些的受教机缘。
南开大学!感动中国的叶嘉莹,是当今文坛不可错过的珠玉之声
文章插图

在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里,对她在南开大学讲座受欢迎的程度就有所描绘。一位老师回忆道:大阶梯教室坐满了人,台阶上、窗台上坐满了学生。有的学生自己画“听课证”,蒙混过关也要去听她的课。
不仅普通学生如此,名人大家受她感召的也不在少数。著名作家白先勇就是叶嘉莹的迷弟,在台湾读书时常常翘课跑去听她的课。“叶先生是老师中的老师,我是小了叶老师13岁的学生。”作家席慕蓉也多次表白叶嘉莹:“我都不敢说自己是叶先生的学生,我是叶先生的粉丝。她去哪讲课,我就追到哪。”北大学者戴锦华在采访中提到,曾经有幸在北大的课堂上听她讲《古诗十九首》和杜甫的《秋兴八首》,被她的演讲所征服、所召唤。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热爱诗词的洪流从叶嘉莹这里流开去,绵延不断,一直传为佳话。
今天人们所爱提及的首先是叶嘉莹的教育成就,她热爱古诗词,得国学大师顾随亲传,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诗词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受聘于中国多所大学,在南开大学成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累计捐赠3568万元,用于设立“迦陵基金”。2016年,叶嘉莹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2021年2月17日,叶嘉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在给予叶嘉莹的颁奖辞中写道:“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97岁高龄,著作等身,育桃李无数,这样的人物已可封神。为神一样的传奇人物拍摄纪录片,谈何易事,导演陈传兴历时两年,辗转10个地区,通过对叶嘉莹17次的深度访谈与拍摄,采访了她的亲友、学生43位,采访稿近百万字,才将叶嘉莹一生近百年的“弱德之美”浓缩在两个小时的影像中。
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我就去影院看了。还记得当时工作上出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失误,正值停职反思。我想这样的电影不容错过,第二天还是去了,只是去得有些迟。在个人凄惶失落的心境中追寻镜头里诗人的一生,不禁想起她贯穿大半个世纪的苦难遭逢,只觉分外伤感,又些许安慰。
整部电影最主要的是讲还乡,用叶嘉莹苍茫暮年回顾来路的凝望视角,从她印象中的儿时庭院起笔,依照大门、脉房、内院、庭院、西厢房的章节顺序,分别展示了叶嘉莹幼年的生活环境、时代的动荡、父亲的失踪、母亲的病逝、诗词的缘起,继而是结婚后的艰难、丈夫的被捕、教学中求生,转而漂泊海外、牵念故土人文、长女意外去世、一心回国教书。近百年的时间里,她的个人生活与诗词文化传承紧密交织、互相成全。在这种绝无仅有的独特生命体验里,导演陈传兴希望能揭示 “诗与存在”的主题:“它不只是叶先生本身的一部传记,也在讲述诗词的命运,和整个中国文化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