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陇原大地上的宝藏——南佐遗址和圪垯川遗址初探

【文化视点】
陇原大地上的宝藏——南佐遗址和圪垯川遗址初探
|【文化视点】陇原大地上的宝藏——南佐遗址和圪垯川遗址初探
本文图片

圪垯川遗址
|【文化视点】陇原大地上的宝藏——南佐遗址和圪垯川遗址初探
本文图片

南佐遗址出土白衣陶簋
|【文化视点】陇原大地上的宝藏——南佐遗址和圪垯川遗址初探
本文图片

圪垯川遗址半坡类型时期出土玉权杖头
陈国科
甘肃东部陇山两侧的陇东陇西黄土高原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重要区域 , 也是探讨黄河上游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早期文明起源的关键区域 。
2021年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对陇东黄土高原的南佐遗址和陇西黄土高原的圪垯川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 。
南佐遗址和圪垯川遗址 , 都是三重环壕的大型聚落 , 两处遗址代表了甘肃东部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 , 早期和晚期的两个关键发展阶段 。
南佐遗址:
距今5000年左右最大聚落遗址之一
南佐遗址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南部 , 泾河支流蒲河和马莲河之间的董志塬上 。
2021年对南佐遗址展开面积1000平方米的发掘 , 对宫殿区和1号夯土台西侧进行发掘 , 同时还开展了多学科研究工作 。
通过发掘,研究人员发现了主次分明的“宫殿区”和大型宫殿式建筑 。 “宫殿区”遗存整体属仰韶文化晚期至庙底沟二期早段 。 大型宫殿式建筑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 。 1号夯土台现存平面接近长方形 , 残存面积约880平方米 , 残高2—3米 。 其西侧壕沟局部宽约20米、深约10米 。 壕沟所出陶片属于仰韶文化晚期 。
经过初步调查和勘探 , 在遗址的东、南、北面还找到了“外环壕” , 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 。 遗址核心区由9座大型夯土台(简称“九台”)围绕 , “九台”和宫殿式建筑的庞大体量、台外壕沟和夯护设施之巨大规模 , 都是前所未见 。 宫殿区东部F2堆积中出土大量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等 , 以及大量水稻遗存 , 显示了当时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 。
南佐遗址“外环壕”内面积约600万平方米 , “九台”围绕的核心区就有约30万平方米 , 是距今5000年左右最大的聚落遗址之一 , 显示当时陇东地区已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 。
圪垯川遗址:
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区域
圪垯川遗址位于陇西黄土高原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闫庄村东南部 , 渭河支流南河和松树河交汇处 。
2021年清理包括仰韶、齐家、汉、宋、明时期遗迹950余处 , 其中仰韶时期遗迹单位870余处 。 确认仰韶时期遗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 , 自仰韶早期延续至仰韶晚期 。
发现仰韶早期史家类型大型环壕聚落 , 保存相对完好 , 面积约8万平方米 。 聚落中心为广场 , 周边为向心分布的成组房屋 , 外围为近圆形环壕 , 环壕外东南部疑似有陶窑区 , 西北部疑似有墓葬区 。
环壕内目前共确认房屋100余座 , 已发掘60座 。 房屋均为方形半地穴式 , 由门道、地面、墙壁、灶坑、土台、平台、柱洞等组成 。 大型房屋约100平方米 , 中型房屋约20-50平方米 , 小型房屋约10-20平方米 。
房址的布局以紧靠广场的东、南、北三座大房屋为中心成组分布 , 每组房屋由1座大房屋及5-45座不等的中、小型房屋组成 , 大房屋门道指向广场 , 中、小房屋门道大多指向大房屋或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