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杨绛:人老了才会明白,最亲的人不是老伴儿和子女,是这个人( 二 )


每次推荐这本书总会有很多读者留言,大家都被《我们仨》里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真的去读了,你才知道真正高层次的家庭,日子是怎么过的,真的令人受益匪浅。




杨绛先生$杨绛:人老了才会明白,最亲的人不是老伴儿和子女,是这个人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一个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带着强烈的思念回忆丈夫和女儿,应该是极其悲痛的,毕竟他们已经阴阳相隔了。但是并没有,整本书都很平静,一直都是娓娓道来的状态,让我们觉得倍感温暖。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杨绛先生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她说自己“一个人在思念我们仨”,这种思念是美好的,珍贵的。他们虽然走了,但依然藏在自己心里,只要自己还在,他们就没有走远。
九十六高龄时,杨绛先生开始研究柏拉图的《裴多》,正是从文学跨界到哲学,柏拉图“灵魂不灭”的信念坚定了她的看法,她相信丈夫和女儿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再次团聚的。




杨绛先生$杨绛:人老了才会明白,最亲的人不是老伴儿和子女,是这个人
文章插图

人到晚年,最亲的人是谁?可能很多人会说,应该是老伴儿,毕竟有句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儿”,只有老了才知道对方对于自己来说,有多么重要。
但老伴儿总会离开的,或者先离开的是你,你们未必能陪彼此到生命的最后,这大概是爱情里最遗憾、也最无奈的一件事了。
也可能会有人说,最亲的人应该是子女,其实也不是,子女终将会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生活的重心,尽管他们很孝顺,在他们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你怎么忍心成为他们的负担?
再说了,有可能子女比你先走,杨绛的女儿钱瑗便是如此,这些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依赖他人终究居无定所。
所以人到晚年,最亲的人不是老伴儿,也不是子女,而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陪自己到生命的终结,就像杨绛先生曾经说:
“我渐渐发现,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颗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快乐来了,最快乐的是自己,苦难来了,最苦难的也是自己。”




杨绛先生$杨绛:人老了才会明白,最亲的人不是老伴儿和子女,是这个人
文章插图

从这段话就能看出来,杨绛先生的思想是高度独立的,她认为每个人活着,都应该在精神上依赖自己,哪怕渐渐老了,身边亲近的人都不在了,也一定要有一个精神寄托,让自己有所期待的活着。
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走了以后,她在世上独自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甚至比以前更要热爱生活,更要热衷自己的事业。因为她知道,她是带着三个人的梦想活着的,没有理由悲观厌世。




杨绛先生$杨绛:人老了才会明白,最亲的人不是老伴儿和子女,是这个人
文章插图

杨绛先生享年105岁,直到去世前依然头脑清醒,笔耕不辍,她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也优雅了一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一生都在以书为伴,也将自己活成了一本书,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每次推荐杨绛先生的相关书籍,总能引起很多共鸣,喜欢她、佩服她的人数不胜数,有的人说:“杨绛活出了人生最高的境界,也为我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一扇门。”
也有人说:“杨绛先生的精神和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杨绛先生算是把人生活明白了,充满了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