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译家言|短评:经典重译:“再次背叛”还是“美的继承”?

(东西问)译家言|短评:经典重译:“再次背叛”还是“美的继承”?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电 题:经典重译:“再次背叛”还是“美的继承”?
中新社采访人员 文龙杰
经典重译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题目 , 而近年来格外受到译界关注 。 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 这些世界级大文豪的名著在中国都有经典译本 , 有必要重译吗?
|东西问·译家言|短评:经典重译:“再次背叛”还是“美的继承”?
本文图片

2021年4月 , 辽宁沈阳一图书城内展示的莎士比亚经典作品的中译本 。 中新社采访人员 于海洋 摄
翻译之重要性毋庸赘述 。 人类正是凭借翻译之“媒”得以沟通 , 思想与文化正是得益于翻译之“通”而流动 。
但翻译有优劣 , 信达雅者可为“发现之杖” , 糟糕的则成“发现之障” 。 毫无疑问 , 错谬与拙劣的译作自然要重译 , 至于经典版本是否有此必要则言人人殊 。
反对者认为 , 经典版本忠实原著 , 谬误较少 , 珠玉在前 , 重译实属浪费资源;赞成者认为 , 很多经典译著今人读来已不熨帖 , 有些话甚至“觉得怪怪的” , 有必要重译 。
实际上 , 产生此争论源于翻译这项跨语际实践的独特性 。 现代语言学认为 , 语言可分为两部分 , 即作为“能指”的符号(形式)与作为“所指”的意义(内容) 。
翻译绝非简单地将“ABCD”转为“甲乙丙丁” , 除了要在形式上实现语音、字(词)形等符号的转换 , 更难的是内容的“位移” , 而后者涉及语言所承载的知识及知识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想体系 。
|东西问·译家言|短评:经典重译:“再次背叛”还是“美的继承”?
本文图片

2019年 ,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展示该中心用近30年时间翻译完成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 他表示 , 不同文明之间先要通过交流“相识” , 方能增进理解 , 继而相互融合 , 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 中新社采访人员 陈悦 摄
实践表明 , 一种语言不可能完全复制另一种语言 。 钱钟书就说 ,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一样 , 而且译者的理解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不尽相同 。 ”
所以 , 译著与原著总是有着“隔”与“异” , 意大利因此也有谚语说“翻译即背叛” 。
但也正是这种“隔”与“异”给了译者发挥的空间 , 虽有镣铐 , 却仍能舞步翩跹 , 从而使翻译有了作为一种独特艺术存在的可能 。 直言之 , 作为镣铐的原著是一定的 , 译者却可因时与境的不同 , 舞动出各异的气象 。
时与境合论之就是时代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 , 文艺创造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 。 李泽厚直言 , 在美的创造上 , 每个时代都应有自己的新作 。 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 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 。 翻译虽不如文学那样明显 , 但显然一代也必有一代之译风 。
|东西问·译家言|短评:经典重译:“再次背叛”还是“美的继承”?
本文图片

2021年4月 , “许渊冲汉译经典全集”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 许渊冲谈及自己对于翻译和创作的态度就是“要美” , 要追求语言文字的美和翻译表现的美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杜洋 摄
“眼前有景道不得 , 崔颢题诗在上头 。 ”经典版本毫无疑问自有其穿透时代的魅力 , 这是美学中的统一性和继承性 。 但兰亭之后若无人蘸墨 , 书林难免乏味;红楼之后无人再展卷 , 文坛则恐凋敝 。 重译或不能超越经典 , 但其美学的当代性意义无法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