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同是文豪,郭沫若和鲁迅的水平到底相差多少两首七律,高下立判
人们往往会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因为一句诗,而铭记一个时代。就例如当我们提到了唐朝,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便就是李白,余光中曾说:“李白这个人,酒入豪肠,七分化作了月光,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便就了半个盛唐。”在我们的印象中,李白与唐朝似乎不可分割,也早已融为一体。而提到了民国,我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便就是那一批文人,而这批文人的先锋和领袖便就是鲁迅先生。炮火连飞的时代里,文人以笔为刀,以纸为盾,批判敌人汉奸,杀伐果断,所以当时的时代便流行起犀利果断的文字风格,而鲁迅先生也就是其中的翘楚。
文章插图
他一生行得端,做得直,开创中国近代白话小说的先河,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沉睡的人们,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他便是学界泰斗,百年巨匠,只是他脾气刚烈,喜好骂人。而在同时期的学术文豪中,却也存在着那么一个喜欢较真并且脾气火爆的文学青年,他便是郭沫若先生。这二人之间甚至还爆发过经典的论战,一时间在文学界以及民间也都闹得如火如荼,人们总将他俩的学术造诣以及文学作品进行精细的比较,他们都好奇这两人,究竟谁的水平更高,而谁又更略逊一筹。直到两首叫《无题》的七言律诗出现,他们二人之间水平高低才得以窥见。
文章插图
千夫所指,文学新芽第一次认识鲁迅,是听过他的那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或许很好地概括了鲁迅先生的一生,他将自己的一辈子投身于新文化事业中。其实鲁迅先生的原生家庭并不差,他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周氏大族,母亲也十分的温柔贤淑,将他养育长大,可是当他从日本学医归来,父亲的死和家族的封建蒙蔽,让这个受到新思想教育的青年,倍感不适以及愤懑。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刀,以纸为盾,开始了自己漫长的文字征途岁月,而在这段期间,他也一直都在遵循自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座右铭。
文章插图
他用自己的大义凛然,面对着被封建思想所束缚的千夫所指,他用自己的文字躯干书写着每一个平民百姓的悲痛与苦难。而对于郭沫若,或许世人皆知他的《女神》、他的《登高》,却没有人知道他也曾经是一个崭露头角的文艺青年。郭沫若本叫郭开贞,但因为自己喝着沫水和若水两河长大,于是改了这个文艺的名字。而郭沫若一炮而红的原因便是因为他的戏剧,当时中国的戏剧都偏于孱弱或是封建的古本戏,而郭沫若的戏剧却另辟蹊径,充满着阳刚并且自由的理念,像棵茁壮萌发的新芽,让人耳目一新。这让郭沫若在文学界拥有了一席之地,让他成为了新文化思想开拓者的先锋,这为他和日后鲁迅之间的唇枪舌战埋下了隐患。
文章插图
思想交锋,口舌之战前文说到鲁迅是一个为民请命的作家,所以他必须要伟岸而且杀伐果断,他练就了一张骂人的嘴、一支会伤人的笔。面对他看不惯的事与人,他都要发表自己犀利的言论以及严格的批判,在文学家辛丑的笔下是这样谈论文人互讽的:“文人互讽,身上有两股气,一股酸气、一股腐气。”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文人互讽,多半是因为文人自视清高而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文风以及文采,所作出的讽刺以及嘲弄。而在笔者看来,鲁迅先生其实并不屑于攀比或者是艳羡别人的成就以及文采,他只是纯属看不惯,或者是想要发表自己的愤懑以及感慨,于是性子直爽,并且天不怕地不怕的鲁迅便成了当时骂人的楷模。
- 大文豪!大文豪苏轼这首诗自相矛盾,是他写错了还是故意为之?
- 子女@郭沫若享年85岁,葬在山沟沟里,子女现状如何!
- 孙大圣&郭沫若的《毛主席七律》欣赏:书法独树一帜,获得众人认可
- 鲁迅@看莫言书法,再看鲁迅书法,同是文豪怎么差距这么大
- 郭沫若!鲁迅去世四年后,郭沫若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如今看来真有水平
- 大学生|同是心理师,为什么《沉睡花园》“躺赢”?
- 鲁郭茅巴@“鲁郭茅巴老曹”排名存在几十年,鲁迅现仍第一,郭沫若能第二?
- 晴雯@两版《红楼梦》对比,同是挨训,一个谨言慎行,一个浮浪轻佻
- 老态!苏东坡书法绝笔之作《邂逅帖》,写完三个月后,一代文豪就去世了
- 妻子#郭沫若骂鲁迅四个字,鲁迅多加一个字回骂,简直就是郭沫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