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圈是越来越繁荣了。
这是村姑陈正式进入茶圈的第六个年头,眼见着,茶圈里的人越来越多,言论越来越多,“老师”也越来越多。
幸好,“老师”虽然多,村姑却只有一个。
可以特立独行,像一匹狐狼。
这是李麻花说的。
她最近特别迷“孤狼”这个词,某天她爹去跑步,她远远看着她爹的背影,说,像一匹孤狼。
我想象着老李花白着头发,蹒跚的步伐,那身板,跟世俗意义上的“狼”,还相差很远很远很远。
后来她送我回家之后,开车过江,在桥上,把所有车窗开到最大,连顶蓬也全降了下来,音乐开到最大,然后给我打电话,说感觉自己此时特别像一匹孤狼。
我赶紧骂她,你大半夜还把车窗降下来,不怕被人跟踪么?小心明天上福州新闻的社会版头条。
所以,孤狼这个词,已经被李麻花用滥了。
见谁都像孤狼。
已经没有词汇属性和边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
茶叶红火了之后,解决的不仅仅是大量的就业问题。
还带火了一众周边产业。
冬天买小棉袄,一搜出来,全是茶服款的。向右看齐的,正门襟的,长袍款的,汉服款的,应有尽有。
环肥燕瘦,太好看了。某天忍不住就下单了一大堆。
收货的时候赶紧试穿起来,迫不及待地坐在那里泡茶,感觉茶都更香了——境由心生,相由心生,大约便是此意了。
当然,最火的还不是茶服,是建盏。
不知道什么时候,教喝茶的人“养盏”,便成为了卖建盏之人的卖货必杀技。
一排排的盏摆在那里,管它丑不丑,一律拿茶水泡着,曰:养盏。
跟养花似的,一养就是一柜子盏。
这我就不明白了,建盏起自大宋朝时期,彼时宋人流行的是点茶,是吃茶。
是把茶芽采下来,蒸软,做成茶饼,烘干收起来。
要吃的时候,撬下来一些,碾成碎末,再拿个细筛子筛掉较粗的部分,单留下最细的粉末,倒进一只硕大的建盏里。
然后,拿银瓶装了沸水,冲进建盏里,边冲边打,要打起白沫,甚至还要在这碗茶末面上拉出花来,绘出花鸟虫鱼等等图案来,才算完事。
这样的茶汤,才可以连末带汤,一起吃下肚子去。
在大宋,在茶汤上拉花,是茶汤面上绘画,才是最讲究的高端吃茶技法。
却是没有人讲究养盏的。
这碗混进了各种干果的碎末茶汤(点茶),可养不了盏。
古人于建盏,讲究的是它的工艺与技法,是它烧制后天然形成的花纹,而并非后天拿茶汤浸泡时,会形成的纹理与颜色变化。
何以到了如今,大家都变得要用茶汤浸泡,才能显现建盏之美了?
难道说,现在的制盏技术,已经退化到需要茶汤、尤其是好茶之汤才能辅助成事的地步了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
一开始的时候,买建盏的人,卖建盏的人,关注点还存在于建盏本身——在于它的历史感,在于它的文化属性,在于它本身的器质之美。
- 李健宏|悬赏5万!见到此人请立即报警
- 李焕英|光喊口号的“女性电影”,歇歇吧
- 康有为#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
-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李金占作品展
- 白骨精@《核酸检测》三首作者:李金光
- 刘氏#李白一生娶了4个老婆,为何都悲催还有一婚外情,留下千古佳句!
- 碧血剑@鹿鼎记中,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西华,究竟是什么身份来历?
- 梧桐@道尽人间悲欢离合及喜怒哀乐,以美取胜婉约派诗人李清照
- 虎年!余姚著名微雕师李期慈创作《双虎》迎新春
- 李贽#李贽26岁那年考中了福建乡试的举人,30岁开始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