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 二 )


就是这张照片,在校园里引起轩然大波。
小说里的女性,首先用自己的身体,透露出“春江水暖”的信息。
八十年代的冲击波,我们回顾一下,也是从身体的解放来激发了社会的反思浪潮。
张抗抗的这篇今天看起来资质平平的小说,其后延影响却不可小觑。
三年后,1983年,铁凝发表了小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据此小说,改编成电影《红衣少女》。
方方$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
文章插图
小说里的女中学生因为穿了一件“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喻示着打破束缚的与《夏》有着相同肌理的理念喷薄而出,照耀整个八十年代。
方方$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
文章插图
【 方方$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八十年代后期,这种理念渐显陈旧,女作家改弦易辙,转而去描写内心,而不再注重用身体的突破,去撞击时代的壁垒。
我们注意一下,王安忆的早期作品《谁是未来的中队长》,虽然是一篇儿童小说,但传递出的主旨,与张抗抗、铁凝在初出道时的作品中表达的理念是一样的,也是突破束缚,打破教条。
方方$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
文章插图
张抗抗的《夏》里,用泳衣去撞击僵化的俗世看法,还仅仅是第一步,小说里的女大学生,还有着更为强烈的打破僵化理念的进一步的诉求。
小说里的女主角这样表述她的思想:“我总认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应该为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改造社会的目的全为了人。”
应该说,张抗抗的这篇小说主体思想,符合改革开放初起年代的时代大潮,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赋予了文学支持。
但是,《夏》里充满着一种偏见,就是小说在大学校园里,一味地高扬着文科生的高瞻远瞩,而对理科系学生,却充满着鄙视与漠视。
方方$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
文章插图
小说一开篇就提到“中文系与物理系”举行一场篮球比赛,看看小说是如何嘲弄理科生的:“物理系的那些伽俐略的崇拜者们,对篮球知道得绝不比地球仪更多。从一开始我们的比分就遥遥领先。”
在作者的潜意识中,物理系的学生,是无趣的,局限于自己的领域的,在文体方面没有发言权,更是没有思想的,在小说里只能是被忽略的一个层级。
而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科技日新月异,促动中国腾飞的大业中,就有着理科生的贡献。
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正是科学在战胜病毒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是文科生的无中生有、无病呻吟的混淆视听。
方方$张抗抗今日的所作所为,在她第一篇获奖小说《夏》里就埋伏了潜因
文章插图
张抗抗与方方都是属于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她们的思想观念有着相近的地方,那就是每逢有突发性事件发生,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科学的问题,而非要按照他们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拉扯上文科生动辄会想像的“人性”诸类问题。
在他们的骨子里,缺乏科学的素养,甚至会嘲弄科学的视域,才会在突发事件的甄别中,作出错误的判断。
在张抗抗的《夏》中,竭力赞美了一个文科女生的料事如神的神奇性,正如后来张抗抗把方方这样的文科生的信马由缰,当成真实与事实,本质上,还是反映了张抗抗那一代作家,受时代大潮的影响,过分强化了文科生的顶天立地的精神作用,而忽视了脚踏实地的理科生所坚守的实事求是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