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郭强生:关于痛苦的后见之明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 , 难免要与“痛苦”相交 。 当痛苦全然陌生 , 我们或许可以勇敢无畏 , 可当我们知道什么是苦痛 , 便想举手求饶 。 但求饶有用吗?如果不可避免 , 如何与痛苦和平共处?知名作家郭强生在新书《何不认真来悲伤》中就写下了许多他与痛苦搏斗的经验 。
1
在那一刻 , 我仿佛多靠近了父亲一小步
在餐桌上 , 父亲看了我一眼后 , 突然说了两个字:“瘦了 。 ”我这半年多来的确瘦了很多 , 他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 , 表示他的精神与注意力大有改善 , 我不禁感觉心头难得的轻松 。
不料 , 接着父亲又冒出一句:“哼 , 不结婚!”我笑了笑 , 维持着刚才的好心情 , 用半开玩笑的口吻回他:“我若是结了婚 , 就要忙着管我自己的家和小孩 , 就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照顾你喽——”
才说完 , 我便看见父亲的脸色骤变 , 那种我熟悉的、开始要攻击前的肌肉线条扭曲:“我要你照顾?你照顾了我什么?我有退休金 , 满街的人我还怕找不到人来照顾我?你滚远一点!——”
我盯着他 , 所有脑里闪过的回击台词却蓦然化成一团白雾闪逝 , 只感到极度的疲倦 。
“这个家只剩下我跟你了 。 ”我只能用最冷静、最不带情绪的语调 , 打断了父亲 , “可以停止了 。 不要再跟我作对了 。 不要再跟我闹别扭了 。 以后只有我们两个人了 。 ”
我所说的每一个字 , 我知道父亲都听得一清二楚 , 因为即刻看见他脸上的表情从怨愤转为落寞 。 我们继续平静地把饭吃完了 。
如果这是电影 , 到这里镜头会从中景拉到全景 , 然后剧终 。 在电影中 , 安排一个感人的和解很容易 。 但生活永远还在继续 , 只能说在那一刻警报解除 , 而未来的生活仍是未知 。 我没有悲观的权利 , 当下亦没有乐观的条件 。
母亲|郭强生:关于痛苦的后见之明
文章图片

郭强生 , 生于1964年 。 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 , 美国纽约大学戏剧博士 , 现为台湾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教授 。 曾获时报文学奖、金鼎奖、台湾文学金典奖、开卷好书奖、九歌年度小说奖、金石堂年度影响力好书奖、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等 。 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夜行之子》 , 长篇小说《断代》《惑乡之人》《寻琴者》 , 散文集《就是舍不得》《我将前往的远方》 , 文学论著《文学公民》等 。
虽然不懂父亲为什么这些年来总要跟我剑拔弩张 。 但在那一刻 , 我仿佛多靠近了父亲一小步 。 即使只是一小步 。
2
【母亲|郭强生:关于痛苦的后见之明】父亲无法接受的是 , 在我面前他成了一个害怕孤衰而终的老人
将近一年的观察结果显示 , 父亲的智力并没有明显退化 , 退化的是他的记忆与生活自理能力 。 之前那个与他同居的女人 , 掺混了多少让人昏眩无力的药给他服下 , 已不可知 。 停止被下药后 , 父亲已不再每天大半时间昏睡在床上 。 他能够在听完我说的那些话后 , 立刻收敛起蓄势待发的无理取闹 , 表示他明白 , 之前他习惯的攻击位置已经失去了火力 。
我恍惚明白了些什么 。
他愤恨的对象也许不是我 , 而是他自己 。 他无法接受的是 , 在我面前他成了一个害怕孤衰而终的老人 。
父亲终其一生 , 都不是个能面对困难的人 。 但是 , 他同时拥有其他许多讨喜的才华 , 所以在前半生 , 那些所谓的困难 , 到头来都有人替他解决 , 到底没真正打击到他 。
而人会老 , 所有能了解他、帮助他的人也会一个个走 , 他终于得独自面对 。 他并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 从来不是 。 母亲为他做得越多 , 他越有恃无恐 , 越要让母亲失望 , 让母亲更加的心力交瘁 。 直到他发现以后再也没有这份力量的支撑 , 无法面对事实 , 所以在母亲病危时 , 他反而要呛声以掩饰自己的害怕 , 会以恶言咒骂已无力抬头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