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拗相公”与他的诗

被称为“拗相公”的王安石 , 或许有人会不满他的变法 , 或许有人会不满他的为人(例如 , 邵博在其《邵氏闻见后录》中曾说苏洵作《辨奸论》以讥刺王安石) , 但从不会有人不满王安石的诗文 , 相反 , 还不得不承认王安石的诗文极妙 。 在后世的评价中 , 其诗甚至能独成一体(见严羽《沧浪诗话》) 。 若举出他那些为人熟诵的诗作 , 如《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等诗 , 不能说是妇孺皆知 , 也可以说是学诗必闻 。
王安石|“拗相公”与他的诗
本文图片

王安石画像
在口耳相传中 , “春风自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是作诗家张口即来的“炼字”典范 ,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是批评家青眼有加的“用事”佳例 。 如果现在有哪一位要学诗 , 王安石的诗应会在他比拟和仿效过程里被反复琢磨——作为一个宋代诗人 , 在“炼字”和“用事”两项上被后人引作楷模 , 这不得不说是王安石能够独步诗坛的地方 。
古人说文章作得好 , 总愿意归于“天成” , 而为作者“妙手偶得” 。 然而 , 王安石这样出彩的诗作 , 却是在自己的苦心经营里锤炼出来的 , 并不是“天成”之句“妙手偶得” 。 类比武侠小说 , 他是勤学苦练臻入化境 , 但一读之下 , 却令人感觉像是位“先天高手” 。
《王安石诗笺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从他的学诗的历程来看 , 王安石最开始颇受当时学“杜”风气的影响 。 在其早年任鄞县宰时 , 王安石就注意搜罗杜甫的诗作 。 等到皇祐四年(1052年) , 王安石转任舒州通判时 , 他把在鄞县搜集杜甫诗作进行编次 , 并为之撰写序文 。 在序文中 , 他说“予考古之诗 , 尤爱杜甫氏作者 。 其辞所从出 , 一莫知穷极 , 而病未能学也 。 ”(《老杜诗后集序》)所谓“尤爱” , 所谓“未能学” , 其实都是他沉潜反复阅读杜诗的折射 , 所以早年间的诗歌 , 例如《次韵春日即事》:
人间尚有薄寒侵 , 和气先薰草树心 。
丹白自分齐破蕾 , 青黄相向欲交阴 。
潺潺嫩水生幽谷 , 漠漠轻烟动远林 。
病得一官随太守 , 班春无助愧周任 。
就很有学杜的倾向 。 这首诗中的颔联 , 甚至是直接从杜甫《北征》诗里化出的 。
王安石|“拗相公”与他的诗
本文图片

《王安石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不过 , 在学杜的同时 , 王安石或多或少对韩愈诗歌也有取法 。 相较于杜甫诗的“醇正” , 韩愈的诗或多或少显得奇峭 , 比如他的《桃源图》 , 不愿意着笔去写桃源的人间烟火之感 , 而要写得近乎诡怪:“月明伴宿玉堂空 , 骨冷魂清无梦寐 。 夜半金鸡啁哳鸣 , 火轮飞出客心惊 。 ”这绝非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的景象 , 但韩愈却能够想象出来 , 而且写得怪峭 。 不客气地说 , 在这里 , 韩愈的诗甚至有些“鬼气” 。 王安石学韩愈 , 正是学这样的怪峭 。 试看他写的《梦中作》一诗:
青门道北云为屋 , 大垆贮酒千万斛 。
烛龙注雨如车轴 , 不畏不售畏不续 。
他写暴雨景象 , 描写浓厚致密的积雨云 , 说是一座放着“大垆”(垆是酒坛)的屋子 。 烛龙本是掌管昼夜的神 , 《山海经》说其所在处“风雨是谒” , 在诗里 , 王安石坦然地安排烛龙去卖“酒”——自然 , 这“酒”是那滂沱的大雨 。 这种夸张的比喻 , 奇诡的想象 , 不让韩愈分毫 。 并且 , 为了突出这种想象的“绝人” , 王安石把此诗说成是“梦中作” 。 ——怪奇之句 , 竟然连“天成”都难相属 , 只有梦中魂魄游离之际 , 为人所得 。 可见其学韩学到了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