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当代散文||这一方土地

文/牛钟顺
仿佛所有村庄,都是这一座泉庄。仿佛所有生命,都鲜活在,这一方土地上。
——题记
沂蒙&当代散文||这一方土地
文章插图
一本书里和我的眼中
就那么拔地而起。
所言地,亦是山,在那山之颠。
来之前,已将泉庄想象了无数遍。
早晨刚把太阳托出半个脸儿,就出发了。省道县道乡道的两侧,随着汽车疾驰,向后倒去的“快闪”里,自由自在的田地阡陌,仿佛也跟着汽车奔跑起来,让人们的姿态和情感,瞬间有了丰盈的底色。
这想象可不是无来由臆想。去年秋色挂满整个山峦的时候,就曾来过这里一次。祖籍泉庄的当代徐霞客李氏达人,刚刚设计建成的展馆开幕,邀我来揭牌。自那时起,这个坐落于沂蒙山区的小镇,就经常走进我的记忆里。
走进记忆的,还有数年前一个夏日,缕缕白云从谷底升起。此时,时年72岁的李氏达人,正站立龙脊向前眺望。目力所及,但见身姿奇异、百态造型的崮群,从左向右,一字儿排在那里。最靠前的是小崮、大崮、板崮、瓮崮、龙须崮和石人崮等。这时的72岁翁似已变成一个仙人,踏着轻雾薄云,向着那些崮一步一步踱去。恍惚间似又遁入幻境,觉得身边这些崮,一个个已摇身变成超女、球星、英雄、壮士等,从这沂蒙山脉,腾云驾雾,飞出齐鲁大地,掠过中华神州,去与世界名流大腕相聚在了一起。
曾读他《岱崮地貌发现记》一书,藉此还写了《生命的行走与第五大发现》文专门陈列于关于他的展馆中。说起来,比之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沂蒙的崮更有着它独有的奇异、雄绝和美丽。它为什么不发生在山腰,不长在山脚,而偏偏出现在山顶?为什么不是丘陵形状,不是峰峦外相,四周那样笔直陡峭,顶端又坦荡砥缓?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沂蒙山,选中了泉庄,而没有落户他处?自然资源本是天赋,将这些景物赋予寓意和人类一些情结,打上当代社会鲜明人文印记,就有了灵魂,就与传统审美观念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的存在,生动了这方水土。平缓处如同未经修整的桌面,峭壁直立处又如刀劈斧凿,峭壁之下坡度则由陡到缓。神奇的造物主,把“突兀”写在这里,把“突兀”美出天际,让它们有了神一般的存在。由此喜欢上了“突兀”一词,因为它们都是“突兀”的尤物。这些从沉睡到慢慢苏醒的“突兀”,已经得以伸展腰身,以第五大发现之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泉庄坐落于崮中,泉庄环绕于崮群,泉庄每一个崮上都有故事。沂蒙的72座崮,泉庄就有36座。那不同故事和传说,那每一座都有别于其他的独在,都活泼泼写在这里。攀上崮顶,昂首触云,伸手牵云,万千气象,尽在眼底;纪王崮、东汉崮、英雄崮、情人崮、歪头崮、透明崮等崮峰,竞险争雄,相映成趣。它们昂首不语,仿佛在沉思。它们替这里的生命,替这里的人们守望了千万年,也仰望与俯视了千万年。 世间广博如地,清朗如天,各在其位的鬼斧神工,如同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将一种无可言说的精神气质凸显出来。人在其中俯仰周旋,挺立起永恒的人性光芒。
一位年轻人讲古老故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阳升起不久,我们站在纪王崮上。远处的云雾轻拂过黛山,橘红色旭日点缀其间。有风经过,停在崮顶,停在身边,仿佛美好的事物都在一起向我们奔来,嘱咐我们要热爱这个世界。
这纪王崮,最有厚重的沧桑和阅历。而给我们采风人讲故事的,却是一位年轻导游姑娘。或许古老故事经由年轻人口中说出,就会口吐莲花,听上去会更加别有韵味。在这位年轻姑娘导引下,耳边响着清脆悦耳的解说声,脚下漫步在纪王留存的处处遗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