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战争中的高粱糖浆

【种子|战争中的高粱糖浆】在长篇小说《飘》中 , 战争不仅让女主角思嘉感受到亲人离世的痛苦 , 也因为无处不在的匮乏、无法摆脱的饥饿 , 使得她想要“做一个温柔善良、高尚厚道的淑女”的价值观逐渐崩溃 。 “当今世界 , 厚道能给我什么好处 , 温柔有什么用?”战乱和动荡对她和家人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 , 莫过于塔拉庄园生活条件的“断崖式”下跌 , 原本的奢侈已经成了泡影 , “她无论走到哪里 , 所看到的不分黑人白人都是一张饥饿的脸” 。 往日享受的美味佳肴自然也只能在梦里回忆它们的香气:“卷子 , 玉米松饼 , 小甜面包 , 鸡蛋饼 , 滴滴答答的黄油……餐后有三样点心供每人自己挑选 , 它们是巧克力饼干、香草奶油糕和堆满甜奶油的重油蛋糕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时寒酸的日常食物:“作为咖啡代用品的烤玉米粉和山芋粉的混合饮料 , 苦得像胆汁 , 放了所谓‘长效糖剂’的高粱饴糖” , 还有“用玉米粉和干越橘加高粱饴糖调制成的点心” 。
书中所写的“高粱饴糖”和我国的一种糖果名字相似 , 但材料和做法并不相同 。 中国古代把粮食中的淀粉水解转化成的糖视原材料不同叫做“饴”和“饧” , “高粱饴”的原材料就是高粱籽粒里的淀粉 。 而在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部 , 人们食用的“高粱糖浆”是将“甜高粱”的茎秆里榨取的汁液经熬炼加工得到的 。 “甜高粱”也是高粱的一种 , 我国南方习惯叫它芦穄或芦粟 , 北方则称为“甜秆儿” 。 它结的种子不太适合食用 , 茎秆的汁液里含糖量却比较高 , 因此有人误以为它是绿皮的甘蔗 。
甜高粱约在19世纪50年代传入美国并推广种植 , 巴黎地理学会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 另外 , 还有一种说法是 , 在此次大范围推广之前 , 非洲的奴隶船已经将高粱种子带到了美国南部和西印度群岛 。 高粱有着抗干旱和耐贫瘠的特性 , 很适合美国南方的炎热气候 , 但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 , 它主要提供种子 , 用于喂养家禽和牲畜 , 也被种植园奴隶主作为黑奴的主食 。 及至战争期间 , 南方的州际贸易和海外贸易均被中断 , 北方联邦对海上全面封锁 , 导致西印度群岛出产的蔗糖无法运送到南方各地;南方的路易斯安那州原本是重要的产蔗糖区 , 也因为战争全部停产 。 蔗糖的短缺大大影响了美国南方的传统饮食 , 《飘》主角一家自然也吃不到精美的甜点了 。 甜高粱汁在当时的加工技术条件下只能凝固成棕色的糖浆 , 无法结晶成蔗糖一样的固态 , 不过总归聊胜于无 。 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战俘营里 , 玉米面和高粱糖浆是俘虏们的主食 , 那里因此得到了“高粱营地”的别称 。 今天虽然美国南部各州种植高粱的面积已经大大减少 , 但用高粱糖浆调味的点心流传至今 , 已经成了一种地方特色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