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本草纲目:明万历二十一年胡承龙初刻本( 二 )


李时珍(约1518~159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 。 字东璧 , 晚号濒湖山人 。 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 世业医 , 父言闻 , 有医名 。 幼习儒 , 三次应乡试不中 。 师事顾日岩 , 读书十年 。 受家庭熏陶 , 兼好医书 , 遂精医药 。 千里就医于门 , 立活不取值 。 楚王闻之 , 聘为奉祠 , 掌良医所事 。 世子暴厥 , 治之即甦 。 经推荐 , 赴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 , 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 。 晚年因子建中为官 , 遂进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 。 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 , 遂考古证今 , 辨疑订误 , 广采博收群书 , 奋发编修 。 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 , 历时二十七载 , 三易其稿 , 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 初刊于金陵 。 子建中、建元、建木及诸孙皆参与绘制药图 , 孙树宗、树声为之校对 。 甫及刻成 , 时珍即逝 。 对脉学亦深有研究 , 所撰《濒湖脉学》(1564年)能融会先贤脉学之精华 , 删繁去芜 , 讲求实用 , 论述较为通俗简要 , 以韵体文写成 , 便于记诵 。 此书归纳脉象为二十七种 , 各撰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 。 另著有《奇经八脉考》(1572年) , 于奇经循行路线及证治规律阐发尤多 。 已佚医著有《三焦客难》、《命门考》(或以为实系一书)、《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 。 次子建元 , 从父业医 , 有医名 。 父卒 , 献《本草纲目》于朝廷 。 四子建方 , 精医 , 中年入选太医院医士 。 弟子庞鹿门 , 传其医学;瞿九思 , 传其儒学 。
书籍简介:
【用药|本草纲目:明万历二十一年胡承龙初刻本】《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图二卷 (明)李时珍撰明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胡承龙刻本 。 框高二十?五厘米 , 宽十四?二厘米 。 每半叶十二行 , 行二十四字 , 小字双行同 , 白口 , 四周单边 。
据王世贞《本草纲目》序及《明史》所载 , 李时珍深感历代《本草》品类烦杂、混析不清 , 于是穷搜博采 , 而后于“复者芟之 , 阙者缉之 , 讹者绳之” , 历三十年 , 阅书八百余家 , 稿三易而成此书 。 书中每药“标正名为纲 , 附释名为目” , 故以《本草纲目》为名 。 该书共五十二卷 , 将药厘为十六部 , 六十二类 , 凡一千八百九十二种 , 增药四百一十三种 , 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 , 新增八千一百六十则 , 插图一千一百零九幅 , 分述各药物之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讹及附方等目 , 并辨正历代本草相沿之疑误 。 该书所引文献上自战国 , 下迄明万历间 , 实为中国古代医药文献之集大成者 。 王世贞赞誉此书“博而不繁 , 详而有要 , 综核究竟 , 直窥渊海 。 兹岂仅以医书觏哉 , 寔性理之精微 , 格物之通典 , 帝王之秘箓 , 臣民之重宝也” 。
此本为《本草纲目》初刻之本 , 卷前有万历十八年王世贞序 , 后列“辑书姓氏” , 题曰:“敕封文林郎四川蓬溪县知县蕲州李时珍编辑 , 云南永昌府通判男李建中、黄州府儒学生员男李建元校正 , 高第应天府儒学生员黄申、高第同阅 , 太医院医士男李建方、蕲州儒学生员男李建木重订 , 生员孙李树宗、生员孙李树声、生员孙李树勋次卷 , 荆府引礼生孙李树本楷书 , 金陵后学胡承龙梓行 。 ”知此本乃李时珍以合家之力撰绘校订 , 并由金陵书贾胡承龙资助刊行 , 世称“金陵本” 。 李时珍子李建元于万历二十四年将此书进呈朝廷 , 在《进本草纲目疏》中提到“甫及刻成 , 忽值数尽 , 撰有遗表 , 令臣代献” , 知李时珍在此本即将刻竣之时逝世 , 其时约在万历二十一年 。 金陵本为李时珍亲自校订之本 , 最能反映《本草纲目》图文原貌 , 后世诸本均在金陵本基础之上衍化翻刻而来 , 故金陵本实为中外一切《本草纲目》之祖本 。 此本流传絶少 , 目前所知国内仅存三部 , 洵可宝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