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杜牧

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是什么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
全文:
《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作品出处:《全唐诗》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
参考资料
杜牧.《清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杜牧的《清明》全诗的意思: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 , 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 , 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全文:《清明》年代: 唐 作者: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品出处:《全唐诗》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参考资料杜牧.《清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3
关于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诗的意思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 , 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

唐代清明杜牧写的这首诗的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

杜牧古诗《清明》的意思详情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

杜牧《清明》的译文诗歌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蛑币匣炅耍≌腋鼍频瓯鼙苡?nbsp;, 暖暖身 , 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 , 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

翻译杜牧的《清明》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清明》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原文:《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 , 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 , 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
《清明》唐 杜牧 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 , 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 , 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 , 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 , 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 , “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 。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 。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扩展资料: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 , 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 , 诗中杏花村指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明(唐代杜牧诗作)
杜牧《清明》古诗意思详写《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 , 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全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 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 , 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
杜牧《清明》古诗意思详写古诗词: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诗中“借问”的意思杜牧清明诗中“借问”的意思:请问

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

杜牧写的诗有哪些是关于清明节的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 , “寒食上墓” 。因寒食与清明相接 , 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 。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杜牧写清明节的诗是哪首,内容是?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作品原文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白话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 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
除了杜牧的《清明》,还有哪些关于清明节的诗歌(两首即可)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清明 宋 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 , 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 , 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 , 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 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死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按照广西的习俗,晚上扫墓是禁忌 。清明祭扫要按祖先的辈分进行,先扫祖坟,再扫家坟 。按照习俗,祭扫的程序是先将墓园打扫干净 , 若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将墓地里的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是祭祀 , 过去人们都喜欢将携带的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供祭在亲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寄托哀思 。在广西,许多人会提早制作五色糯米饭 , 还有三牲(鸡、猪肉、鱼),寓意子孙衣食丰厚,年年有余 。祭毕 , 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 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 。看自己的不足 , 修正自己,带动后人 。感悟人生的价值 , 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 , 保留可借鉴的新芽 , 弘扬正能量 。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6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 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清明[作者] 杜牧[朝代] 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作者] 王禹偁[朝代] 宋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鹊踏枝·清明[作者] 冯延巳[朝代] 五代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 ,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清明[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即事[作者] 孟浩然[朝代] 唐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夜[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好风胧月清明夜 ,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三台·清明应制[作者] 万俟咏[朝代] 宋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望凤阙、非烟非雾 。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 。近绿水、台榭映秋千 , 斗草聚、双双游女 。饧香更、酒冷踏青路 。会暗识、夭桃朱户 。向晚骤、宝马雕鞍 , 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 , 半阴半晴云暮 。禁火天、已是试新妆 , 岁华到、三分佳处 。清明看、汉宫传蜡炬 。散翠烟、飞入槐府 。敛兵卫、阊阖门开 , 住传宣、又还休务 。
杜牧 写下了哪些描写清明节的诗【清明古诗杜牧】杜牧写的关于清明节的诗有一首:《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的诗《清明》的译文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扩展资料: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 , 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 , 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清明节 , 又叫踏青节 ,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明
杜牧的关于清明节的诗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杜牧的《七绝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就是关于清明节的诗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 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
杜牧《清明》的诗意《千家诗》中有一首被认为是杜牧所写的《清明》诗,一千多年来为人所传诵 。然而在艺术上它有什么优美的地方,至今不但还没有人加以全面地析释,相反的,明朝的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第15页)及今日的学者黄永武教授(《中国诗学设计篇》第15页)却觉得它有不妥之处 。因此本人愿将管见提出讨论 。在讨论之前先将全诗抄录于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清明”两字会使人想到阳历四月五日或六日扫墓祭祖的“清明节” 。不过在本诗第一行“清明”两字后面接着“时节”两字,可见这首诗所要写的是“清明”这个季节,而不局限于“清明节”这一天 。此外,诗中第二句的“行人”因绵绵细雨而愁苦,他们的愁苦和已故的亲人似乎无关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肯定这首诗里的“清明”牵涉到的不是清明节这一天的扫墓活动,而是清明时节的天气——清明节前后是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 。

不过,即使这首诗所关心的是天气 , 我们还是有些疑问 。例如:为什么第三句出现了“酒家”一词呢?“酒家”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此外,第四句的“杏花村”一词在这首诗里又有什么作用呢?为了彻底了解这首诗,我们必须先回答这些问题 。

在声韵方面,这首诗也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依照唐人的发音,这首诗可以标注如下(先根据“广文编译所”出版之《国音中古音对照表》找出各字的中古音声母、韵母,然后再用董同 龢《中国语音史》中的拟音改写成国际音标):

第一句的第一字及第二字的韵母相似(—jεη、—jη)第六字及第七字相同 。此外,第一字、第二字、第六字、第七字都有鼻音韵尾(—η或—n) 。这一形态重复出现在第二句里 , 只是有点小异而已:第二字及第三字有相似的韵母(—jaη、—η); 第六字及第七字韵母也相似(—uan、—un);而且第二字、第三字、第四字、第六字、第七字的韵尾都有鼻音(—η或—n) 。此外,第一句及第二句的第五字又有相似的韵母(—juo、—juok) 。在这两句里 , 这些相似或重复的音韵使得诗句的节奏有一种快速及连续感 。反观第三句及第四句,由于没有这种现象,速度显得比较缓慢 。这种节奏上急速与缓慢的差别,对这首诗的主题会有什么作用呢?

为了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再把这首诗细读一遍 。这次我们超越诗句表面的字义,去寻找“酒家”和“清明”时节天气之间的关系 。结果我们发现在“雨”和“酒”的不同作用之间似乎隐藏着一个暗示:第一句诗里的绵绵梅“雨”有使人们沮丧的作用;和梅雨相反的,第三句诗里的“酒”则有使人兴奋或温暖的效果 。于是诗中的主人翁(我们可以假定他也是行人之一)为了驱散梅雨给他的沮丧 , 在第三句里便打听哪里有酒店,以便沽酒取暖振奋一下 。这一个线索表示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描写的是生动的自然和人类的情景,但它却含蓄地表达了两个相对的主题:梅雨给予行人的沮丧和沮丧的行人寻求解脱的企图 。

根据这条线索,不但前面我们所遇到的那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就是全诗其它的各个成分也都变得很有意义:第一句展现一幅连绵不停的雨景;第二句显示行人那种由于绵绵梅雨所引起的抑闷心情;在第三句里我们看到诗中主人翁急切地向人打听附近有没有酒店 , 以便买酒提神;然而在第四句里我们却体会到他对牧童的回答是何等的失望——因为酒店不但在遥远的地方,而且是在一个“杏花村”里 。这里的“杏花村”一词,有着很特别而且对表现主题很重要的意义 。它不见得是一个专有地名,而可能只是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而已 。由于杏花通常在清明前后的梅雨季节开放,所以它令人想起绵绵的梅雨 。尤其提起一个到处都是盛开着杏花的村庄,梅雨的意象就更加显著了 。所以“杏花村”在本诗中有帮助表现主题的作用:诗中主人翁忍不住梅雨的烦苦,急着寻找避难之所,然而他所遭遇的却是更多更恼人的梅雨——结果是梅雨处处,使他无法逃避 。

这个烦躁沮丧的意识可以解释先前我们所指出的声韵方面的奇异之处 。本诗前半部某些字里相似或相同的声音所造成的急速节奏 , 表示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梅雨持续地给予人们的那种压迫感 。相反的 , 本诗后半部的诗句中,由于缺乏前半部那种重复的字眼或相似的韵尾,节奏缓慢下来,这就隐约地表示问路的行人难于获得解脱的挫折感 。于是,我们在初读本诗时原来认为奇怪的那些声韵方面的问题,现在都显得很有道理了 。

谢榛在《四溟诗话》里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作宛然入画,但气格不高 。或易之曰:‘酒家何处是,江上杏花村 。’此有盛唐调 。予拟之曰:‘日斜人策马,酒肆杏花西 。’不用问答,情景自见 。”黄永武教授也认为杜牧原来诗中虚字太多,句调柔弱 。他赞扬谢榛改写的句子用字比较精简,强度倍增,所以比原诗有力 。黄教授对本诗上半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二句也批评起来 。他附和前人的见解,认为:“‘时节雨纷纷’已经可以知道是‘清明’了,‘行人欲断魂’当然是在路上,减成五言已经够了,层床架屋,反显得拖沓而缺乏精神 。”显然,谢、黄二位所关心的是“实字”的多寡问题,他们改诗的目标就是要增加诗中的实字而提高诗句的“强度” 。然而,诗评家所关心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字的虚实或诗句的强度 。也就是说诗之优美与否不是单靠一个因素来决定的 。由于谢、黄两位只注意到一方面而没有考虑其它重要的因素,他们的批评便显得琐碎,对原诗的了解并没有什么帮助 。

本诗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象,更重要的,它还表现行人心中的抑闷和挫折 。从这个观点来看,诗中的每一个成分都是必要的,不可删减的 。前半部为了表现连绵恼人的梅雨和行人抑闷的心情,原来所有的字句都该保留(不该象谢榛及黄永武所提议的那样把“清明”及“路上”去掉),这样才能造成一种急速及连续的节奏 。后半部为了表现行人的挫折,原诗的口头询问和手势回答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在这个问答里,问者企图就近找个酒店振奋精神,然而答者却说酒店在那遥远而且象征蒙蒙烟雨的杏花村里 。这个问答显示了问者焦急的心情以及对于回答的失望 。如果我们依照谢、黄两位的意见 , 把“清明”“路上”四字以及整个问答都去掉,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特殊效果就会全部消失,而原来的主题也就无法表现了 。另一方面 , 我们如果接受谢、黄所改换的句子(“日斜人策马”等),这首诗就可能变成一串勉强堆砌起来的词句,而与杜牧原来所要表现的主题无关了 。

关于唐朝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诗的意思
清明古诗杜牧

文章插图

意思:清明时节 , 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寻找一个小酒店 , 可以歇歇脚,避避雨,还可以小饮几杯,解解春寒,最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散散心头萌发的愁绪 。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杜牧(803年-约852年) , 字牧之 ,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 , 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 , 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 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扩展资料《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 , 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 , 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 , 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参考资料:清明-百度百科
把杜牧的《清明诗》改写成四言诗和五言诗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

杜牧的诗《七绝 清明》标题】清明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
3、遥指:指向远处 。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

【译诗】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蒙蒙,
大路上的行人触景伤情 。
请问小牧童何处有酒店?
远处的杏花村里酒味浓 。
【赏析】
这首小诗,运用白描的手法 , 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图 。首句用“清明”点出时令,用“雨”写出环境和气氛 。“纷纷”二字既描绘了春雨的意境 , 又写出了雨中行人的烦郁心情 。“雨纷纷”,境界迷茫 , 令人惆怅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第二句的“欲断魂”传神地描绘出此时此刻行人触景伤情的内心活动,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何以消愁?于是第三句一转,提出“酒家何处有” 。在第四句里 , 牧童以动作代回话,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 。“遥指”二字 , 用得十分精妙,妙就妙在这不远不近之间 。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 , 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 , 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 , 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

对杜牧“清明”这首诗的感受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 , 伤心欲绝 , 悲思愁绪 。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 。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 ,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 , 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 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 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 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 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 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 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江南的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冷暖空气经常在此地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纷纷细雨,寂寥萦怀,来来往往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 。远山隐在云雾里 , 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 , 群山远望 , 雨洗青草,风吹柳摆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

“断魂”,本是形容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 。逝者已去,生者痛断肝肠,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 。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 , 悠然而来 。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酒肆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凝固成了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七言绝句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 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自古咏清明的诗作不算少,而至今未能见到有出其右者 。

同时诗中也唱出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而诗中所说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今人众说纷?。砸皇?。

有人说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那里也出酒,而且出的是名酒 。据记载,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 。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 。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 , 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 。有谓仙翁老道 , 衣著褴褛 , 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 。

江南也有一杏花村 。相传杜牧任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刺史时 , 颇好当地名酒 。年年清明,就饮城西杏花村黄姓酒肆 。从此记载来看,江南杏花村的可能较大 。诗中还有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为什么清明时节这一带的天气总是“雨纷纷”呢?搞清楚这一点,是进一步确认杏花村究竟在何处的关键所在 。

原因有三:

其一是江南一带冬去春来的时候,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北上 。清明前后,冷暖空气经常在江南地区交汇,从而形成阴雨绵绵的天气 。

其二是江南的春天,低气压非常多 。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风很大 , 雨很急 。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

其三是清明前后,江南一带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 。由于这些原因,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 。

无论从诗人的经历还是从全诗的意境来看,诗中的“杏花村”当指江南安徽贵池无疑了 。

最后,让我们再一遍咏唱杜牧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清明》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