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引言(蝉大侠)
前几期文章,芦老师讲的重点是“抱一不二”。
在《道德经》里,这个“一”非常关键,它是凡圣之间的一道分水岭,所以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但必须明确的是,《道德经》的最高境界并非“抱一不二”,而是“无为”。
我们前面说过,“无为”,就是从“无”开始的“为”,那么“道”和“无”是什么关系?“得道”又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们看看芦老师的精彩解读。
师说
(本文节选、改编自芦福安老师的《<道德经>心法》讲课稿,经芦老师授权分享)
文章插图
什么是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从无到有再到万物的这个过程,就是“自然”。
那什么是“道”呢?从无到有就是“道”!
我们自然而然就“有道”,但是这个道,我们用了一次就给忘了,因为“无”这个地方,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用了一次就给忘了。
这时候,老子和佛陀给我们验证到了这个“无”,也就是“空”,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虚妄的假象,只有实证到了“空”或者“无”,我们才能看到实相,而这个“空”、这个“无”,是我们本自具足的、与生俱来的、人人皆具的这个境界。
文章插图
【 如来智慧德$《道德经》:得道、得道,得的究竟什么“道”?这回总算明白点了】我们要知道,这个“无”就像刚出厂的卡车一样。这辆卡车从设计、制造到出厂,它都是空的,没有装货,也就是“无”的状态,“空”和“无”就是卡车的性质,不管它装货没装货,它的性质是不变的。
卡车为什么能装货?因为它是空的,各种各样的货都能装,但下一趟装什么货?不一定!这叫“缘起”,所有的物就是缘起。
文章插图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心、我们的念头,它跟卡车一样,在设计、制造、出厂的时候都是空的,都是“无”。
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每一次产生新的念头,都从“无”开始,这就灭除了以经验为根据的“我”,我们就能找回这个“无”。
文章插图
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以后,说了一句话:“奇哉!奇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我们本自具足、人人具备、与生俱来的这个“无”,我们用了一次就忘了,现在我们要把它找回来。
找回了这个“无”,这个以经验为根据的“我”就没有了,这是不是把它给对治掉了?
我们看镜子,镜子可以照东西,我们知道这是镜子。
我们的心能产生意识,去认知世界万物,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心。
现在经过这一番历练以后,我们知道,这个镜子不照东西,它也是镜子,它也是存在的。
我们的心同样是这样的,我们的心一念不生,不跟物发生任何关联,它就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就在那里,所以我们把最后的四层障碍就可以灭除掉,达到了“无”的境界。
文章插图
达到“无”的境界以后,我们每产生一个念头,都可以从“无”开始,原来的从“有”到“有”,我们往前拓展到从“无”到“有”,这中间就是“道”,这个过程就是“得道”。
- 德寿宫$访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设计师:最难的是细节
- 老城镇@德州入选21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 巴菲特&所有的经历,都是智慧
- 墨香铜臭$墨香太爱主角不愿他们跌落道德制高点?笔下人物没有完美只有生动
- 冯德英|著名作家冯德英病逝!代表作《苦菜花》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 庞统|古人为何分槽喂马,同槽养猪?既是帝王术智慧,也是现代职场经验
- 海伦·贝兰德#加拿大女艺术家现实主义人体油画,细腻逼真,引人遐思
- 沙漠|北美德克萨斯州沙漠中的工业风格住宅
- 文化|英国创意与文化技能协会主席唐纳德·海斯洛普:艺术品市场需要在公共和私营领域之间创造更多平衡
- 公司|狮驼岭的小妖知道吃唐僧肉的秘密,如来为何敢放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