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德经》:终于知道在个人境界上,孔子和老子的差距在哪了( 二 )


孔子仅仅是知道了“一”的重要性,这个“一”比二、三、万物要高了一个层次,但再强调一遍,他是自下而上接近“一”的,是形而下的,他还没有翻到“一”之上,即形而上,“形而上者谓之道”(《易·系辞传》),孔子还没有达到道的境界。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通行本第38章
孔子#《道德经》:终于知道在个人境界上,孔子和老子的差距在哪了
文章插图

翻到“一”上面去之后,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悟”,开悟以后再“悟后起修”,然后一点点地往上,最后达到“无”的境界。
当然,这个“无”是无意识的,我们只用了一次就给忘掉了,因为我们人生第一念,我们谁也记不住,记不住这是什么情况,就是这个意思。
点击看芦老师完整视频:

编者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听起来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按老蝉的理解,这不过是把一个念头拉长了来说而已。当我们一个念头闪过,快如电光火石,普通人甚至很难注意到,就更甭提控制了。
孔子#《道德经》:终于知道在个人境界上,孔子和老子的差距在哪了
文章插图

所以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修养功夫,只有这样,方能做到念念分明,此所谓“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下一期芦老师将通过四个关键问题,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念头对我们的身心到底会造成何种重大影响?“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那一刻,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咱们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