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冬至阳生春又来

我们一直说“冬至大如年” , 无论是从自然角度 , 还是从精神角度来看 , 冬至都最重要 。 冬至 , 是回家的路 , 不管短 , 还是长 。
|节气|冬至阳生春又来
本文图片

冬至 , 第二十二个节气 , 全年最重要的节气 , 没有之一 。 如果有之二 , 就是相对应的夏至 。 冬至、夏至 , 不是冬天、夏天到来的意思 , 是“最冬天”“最夏天”的意思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 就是冬天潜伏的阴气到了极点 。
冬至、夏至是中国人最早测定的两个节气 , 尤其是冬至 。 时间本来是线性的、持续的、均匀的、单向的 。 在线性的、持续的、均匀的、单向的时间中 , 中国人最先观察到的循环往复是 , 每隔一定的日子 , 太阳显得那么低 , 影子显得那么长 。 这就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冬至” 。 而相对应的 , 每隔一定的日子 , 太阳显得那么高 , 影子显得那么短 , 这就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夏至” 。
这两个“节点”把持续的时间分成了一段段的 。 随之发现的节气是“秋分”和“春分”:从夏至到冬至的中间点是秋分 , 从冬至到次年夏至的中间点是春分 。 再随之发现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十四个“节”逐步成体系地发现并归纳出来 。 每个“节”有它特有的气候、气象、气质、气韵 , 并对动植物、人和农耕产生相应的影响 , 这就是“节气” 。 就这样 , 中国人终于建立起覆盖天文、气候、物候、农事、人体、命相、民俗等在内的宏大的二十四节气知识体系 , 并深入到哲学、精神层面 , 成为农耕时代中国人的“文化时间” 。 其中 , 冬至 , 无论是从自然角度 , 还是从精神角度来看 , 都最重要 。 所以 , 我们一直说“冬至大如年” 。
在我国民间还有人根据数九方法绘制“九九消寒图” , 图中九字 , 每字九划 , 共八十一划 , 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 , 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 , 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 , 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 因此也称作“写九” 。
|节气|冬至阳生春又来
本文图片

陈以鸿制作
冬至最阴 , 夏至最阳 , 物极必反 , 循环往复 。 《国语·越语下》说:“阳至而阴 , 阴至而阳 。 ”中国人的阴阳思想 , 阴阳辩证统一、阴阳相互转化的观念 , 都与此有关 。 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转一年得到的时间历法 , 所以是阳历 。 中国的农历 , 是阴历的“月”和阳历的“年”的结合体 , 是阴阳合历 , 并不是纯粹的阴历 。
冬天来了 , 春天还会远吗?唐代诗人杜甫《小至》曰:“天时人事日相催 , 冬至阳生春又来 。 ”冬至 , 是转折 , 是起点 , 是阳的新生 , 春的开始 。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 冬至最让人感慨到永恒的时间交替和人事更新 。 很多地方 , 冬至要吃饺子 , “饺子”谐音“交子” , 子月是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 , 阴阳在这里交替、交换 。
|节气|冬至阳生春又来
本文图片

冬至太阳最少 , 阳气最弱 , 阴气最重 , 所以与祖先最为接近 , 冬至也成了祭祀的节日 。 父母总是告诉孩子这天要早点回家 。
太阳是温暖的终极提供者 。 冬至 , 太阳最少 , 所以最需要温暖 , 而能抵抗个体孤独、寒冷的莫过于家庭 。 公元804年的冬至 , 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白居易 , 上岗不到两年的一个职场新人 , 出差住在邯郸驿馆里 , 孤苦伶仃 , 写下了《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 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 还应说着远行人 。 ”怀乡之情、思亲之意 , 一千多年后依然感动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