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进技术设备 为何难造出上等中国古琴?( 三 )


一床好琴 , 与琴人心心相印 , 心手相连 , 一个匠人做出来的琴 , 如何能让人联想到秋水澹澹?似写文章 , 好的文学家淡淡两句 , 便会让人浮想许多 。 而斫琴者需要做到的 , 即是让琴器成为琴人之舟 , 手到之处音到意到 。 俞伯牙鼓琴 , 钟子期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 伯牙又弹 , 子期说:澹澹乎志在流水 。 画境与意境就都出来了 。 听琴时 , 每个人脑子里的画面与意境各不相同 , 同样一段吟猱 , 也许有人想到春天:缘溪行 , 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 , 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也许有人想到秋天:一潭碧绿的秋水 , 一块圆圆的石头投入水中 , 低沉的拍打声传入耳中 , 水波荡漾 。 这就是通感 , 是人琴合一带来的无限遐想 。
这么多年来 , 我的斫琴技艺在“材之不足良工弥补”的理念下逐步摆脱了琴材的限制 , 以事实证明了老师“琴材无罪 , 罪在琴工也”的说法 。
(八)
改革开放使整个中国走上市场化进程 , 琴的商品性也越来越显现 , 但琴的身上实在是附着了太多的人文主义色彩 , 我在内心很难把它看成一件纯粹的商品 , 也不愿在无常的市场中丧失我斫琴的初衷和乐趣 。 斫琴于我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谜 , 引领我不断学习和创造 。
从三十多年前制第一张琴开始 , 我就是这样独自与琴喁喁前行 , 不求帮手 , 甘苦自知 , 痴迷无悔 。 从开始选材到最终完成 , 细细斫慢慢品 , 一天天看着良琴浮出世间 , 全凭这双手 。 这过程对于我来说享受至极 。 纵然市场化的环境中 , 月产数百乃至千张琴者比比皆是 , 但这不是我要做的事情 。 我不是要批评古琴的市场化 , 也不是想批评那些为了古琴市场化而努力的人 。 只是于我 , 求利与求美 , 我更看重后者 。
“六十耳顺 ,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 在孔子看来 , 七十之人应该达到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举心动念不离乎道的境界 。 对我来说 , 尚不能如此悠然自在 , 却也放下不少 。 耄耋矣 , 忆往昔蹭蹬岁月 , 骤生感慨 。 嗟乎!“少小寒窗梦未成 , 白头练斫也难精 。 枕边空有丝桐在 , 不过闲来拨几声” 。 人生之事忘却八九、常思一二 。 练练字、养养兰 , 笔墨之香、夏兰之幽足以让我心怀舒畅 。 正所谓“晓任鸟啼晚任蛙 , 一琴一剑一杯茶 。 斫成忽忆秋兰好 , 小立后庭自看花” 。
我的琴斋又名“斫问斋” , 斫而问之 , 问而斫之 , 就这样与琴相伴随行大半辈子 。 十年前 , 我曾为学生制琴并题字相赠 , 所云乃是我与琴相守半世的挚诚情义 , 曰:
人可师 , 我可友 , 伴我诗画酒 。
与尔东西南北走 , 但愿白头守 。
(全文完)
何明威/文 作者系现代川派琴家、斫琴家、琵琶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