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唐玉润先生的:“不着急”

慢慢来 。 不着急。
朱 承 荣
“慢慢来 , 不着急 。 ”是我学写毛笔字之后听到的最多的话 , 这句话说是唐玉润先生课徒时的口头禅 , 现在也成了崔栋师兄的口头禅 。
记得第一次去崔栋师兄那里写字 , 一张米字格的毛边纸能写28个字 , 我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写完了 。 崔栋师兄说 , 写的太快了 , 要我慢慢写 , 再写一张 。 于是我按住性子 , 用了10分钟写了第二张纸 , 我以为这次已经很慢了 , 崔栋师兄一看就笑了 , 说:你看看你那笔画都浮在纸面上 , 整幅字一看就很浮躁 , 归根结底在于你的心不静 , 记住一定要慢下来 , 如果慢不下来 , 字是写不好的 。
这话令我很诧异 , 我没想到写字的第一步不是讲究笔法 , 讲究结构 , 而是要慢下来 , 要心静!
带着对“慢”的困惑 , 开始了我的书法学习之路 。 按照唐门的老规矩 , 自然是从临摹多宝塔开始 , 崔栋师兄说了 , 多宝塔结构严谨 , 笔画交代清楚 , 特别适合初学 , 既然这样 , 那就好好临摹吧 。
可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难 , 明明那么好看的字 , 为什么我写出来就变味了?笔画结构没有一个能把握住的 , 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
再次请教崔栋师兄 , 师兄微微一笑 , 云淡风轻的回复我:“你还是写的太快了” 。 然后又是一句“慢慢来 , 不着急” 。
【师兄|唐玉润先生的:“不着急”】带着失望 , 带着迷惘 , 我又开始临摹 。 不就是慢吗?那这次就再慢一点 。 按师兄讲的方法 , 先看清楚字贴上每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 , 然后再一笔一笔写到米字格纸上 , 写完后我看了看表 , 这是我写的最慢的一次 , 足足用了25分钟 。
通过这次临摹 , 也发现了自己最大的缺点 , 那就是临摹之前从不仔细观察 , 匆匆瞟一眼 , 急急忙忙的写 , 字也看不清 , 笔画都不到位 , 怎么可能把字写好?崔栋师兄说的很对 , 就是心急手快 , 浮躁!
第一次尝到了“慢”的甜头 , 在以后的临摹中 , 我学会了观察 , 先把笔画结构吃透了 , 再去写字 , 虽然比以前好了很多 , 但只能仿出原帖的字形 , 怎么也写不出那种清秀、挺拔的感觉来 。
又一次请教崔栋师兄 , 崔栋师兄说 , 结构差不多了 , 但笔画不行 , 你看你那笔画都是浮在纸面上 , 用玉润先生的话说 , 就是没有入纸 , 所以写不出高质量的笔画 。 那该怎么办呢?师兄说还是要慢 , 再慢点 。
既然说我笔画写得快 , 那就从笔画入手 , 按照师兄教的 , 中锋用笔 , 起笔 , 行笔、收笔都要写到位 , 可写了几个月也没啥起色 , 竟然还退步了 , 没想到写字这么枯燥 , 这个东西竟然这么难?我费这么大劲干啥?灰心加失望 , 把笔纸扔到一边 , 我不写了 。
过了两三个月又见到了崔栋师兄 , 我告诉师兄毛笔字太难写 , 我放弃了 , 师兄一听笑了 , 说怎么一点耐心也没有 , 你才写几天呀 , 就想见成效?玉润先生经常说 , 写字画画就像腌咸菜一样 , 必须有个过程 , 时间不到 , 肯定腌不成呀 。 还是那句话:“慢慢来 , 不着急 。 ” 。
听到这里 , 我豁然开朗 , 是呀 , 我是不是太心急了?写了没两个月 , 就要见效果 , 稍微碰到点困难挫折 , 就要放弃 。 当初的决心哪里去了?这种心态还能做成什么事情?
带着惭愧 , 我再次开始了临摹之路 , 虽然写的很难看 , 但我想老师已经把路指给我了 , 我的方法也是正确的 , 只要我一直坚持下去 , 我的字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 “慢慢来 , 不着急!” 。
有一天 , 当我写字的时候忽然想到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说:用笔应如锥画沙 , 如印印泥 , 要用笔锋 , 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 , 我的笔画之所以没有力度 , 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掌握笔法 , 笔锋没有入纸 , 用笔不平稳 , 没力度 , 是在描字 , 画字 , 不是在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