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鲁迅在北京生活工作15年,曾经住过的地方有四个,还亲手种树

冬日里 , 最爱的消遣方式 , 是一边看街景 , 一边晒太阳 。
阜成门到西四路口一带 , 我经常逛 。 近日阳光晴好 , 走在太阳里 , 看着路边各色店铺:炒货铺、外贸服装店、茶叶店、蛋糕店等 , 就像是打开了生活的万花筒 , 有万般滋味儿可以品尝 。 这条阜内大街最特别的是 , 有很多制作奖杯的小门脸儿 , 午间时分 , 光线照进这些铺子的橱窗里 , 各色奖杯亮闪闪的 , 像水晶宫一般梦幻 。 通常 , 我会在橱窗外站上一会儿 , 想象手捧奖杯的人站上领奖台满面春风的样子 。
阜内大街算不上宽 , 但气场却不弱 。 由西向东 , 有鲁迅博物馆、白塔寺、历代帝王庙、果郡王府、广济寺、西四街楼 。 对于喜欢人文地理的人来说 , 要花上几天的工夫才能看得细致 。
午后 , 寻访鲁迅博物馆 。 博物馆分为鲁迅故居和鲁迅生平陈列两部分 , 位于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 , 几年前我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的时候曾随集体参观过一次 。 对于作家故居 , 我总有特别的兴致 , 因为作家与地理有着不能割舍的关系 。
鲁迅|鲁迅在北京生活工作15年,曾经住过的地方有四个,还亲手种树
本文图片

资料图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北京鲁迅博物馆 丁丁 摄
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工作近15年 , 曾经住过的地方有四个:宣武门外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11号、西四砖塔胡同61号和阜成门内的这一处四合院 。 走进四合院 , 最先进入视线的 , 是两株丁香树 , 白丁香 , 1925年4月5日鲁迅先生手植 。 鲁迅非常钟爱植物 , 对住所的植物种植相当用心 , 1920年住在八道湾胡同时也曾手植丁香 。 读薛林荣先生的《鲁迅草木谱》得知 , 中年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 , 当年是找了专业的园林店铺 , 动手设计打造庭园 , 并不是随手栽种一些树 。 1924年 , 迁入这处新居之后 , 他请来著名的花木店云松阁的李庞裕 , 讨论如何在庭院里种树 。
李庞裕是琉璃厂鉴别古钱的专家 , 也懂得种树 , 两人商议决定 , 于该年的植树节种树 。 鲁迅先生在日记中记录:“云松阁来种树 , 计紫、白丁香各二 , 碧桃一 , 花椒、刺梅、榆梅各二 , 青杨三 。 ”
读文章得知 , 鲁迅先生很喜欢杨树 , 八道湾的那处住宅 , 就曾有杨树 。 客人来了 , 聊天专注 , 一阵风来 , 杨树叶子哗啦哗啦作响 , 客人便要走 , 以为雨来了 。 先生笑着解释说:“这棵树是我栽的 , 大叶杨有风就响 , 响起来好听 , 我喜欢这树 。 ”阜成门内的这处四合院 , 先前应该是种植了几棵杨树的 。 1926年4月 , 鲁迅写散文诗《一觉》 , 有意无意地写到了窗外的树木:“窗外的白杨的嫩叶 , 在日光下发乌金光 , 榆叶梅也比昨日开得更烂漫 。 收拾了散乱满床的日报 , 拂去昨夜聚在书桌上的苍白的微尘 , 我的四方的小书斋 , 今日也依然是所谓‘窗明几净’ 。 ”可惜后来杨树没能成活 。
这个时节的丁香 , 枝条遒劲向上 , 后院的黄刺梅 , 枝条也是干枯繁密 , 看不见一片叶子和花朵 。 这是冬的样貌 。
鲁迅先生在这所故居里 , 写出了《野草》《华盖集》《华盖集续篇》 , 以及《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大部分作品 。 他的书房 , 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 , 是在正房之后 , 接出来的一间房子 , 大片的玻璃窗 , 近乎画室 , 俗称“老虎尾巴” 。 这间书房虽然背阴 , 白天却异常明亮 。 想象 , 鲁迅的视野内 , 应该是他手植的黄刺梅 。 春天 , 先生写作乏了的时候 , 站起来 , 一袭长衫面朝窗户 , 或许手拿纸烟深思 , 正对着的 , 便是一树开得葱葱茏茏的黄刺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