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周文王九十七岁寿终正寝别被《史记》等史书给骗了,他死得很惨
文章插图
周文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得到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内圣外王”的完人,后世无人能及。《淮南子·修务训》赞美说:文王大仁,“天下所归,百姓所亲”。而且,文王不但道德和政治都是世之楷模,他的人生也完美无瑕:享年九十七岁,善终,生有百子。但是,从相关史料看,事实未必是这样。比如说,文王有史可查的儿子,只有十七个。“百子”之说,应该源自《诗经·大雅·思齐》里的诗句:“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里面的“太姒”,是文王的正妃;“百斯男”,是指她的儿子众多。后人不明所以,牵强附会,说她生育了一百个儿子,从而以讹传讹,说文王有一百个儿子。此大谬矣。现在,人们想要了解文王,首选资料肯定是司马迁的《史记》。我们读《史记》,会发现文王之所以成为大圣人,跟他的家庭培养是分不开的。首先,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就是一个品行高洁的人。《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中说,古公亶父“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他“积德行义”达到了哪一个境界呢?薰育、戎狄前来攻打他,想得到他的财物,他二话不说,将自己的财物拱手相送。薰育、戎狄得寸得尺,继续前来攻打,想得到他的土地和民众。他的民众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想与之拼死决战。他却息事宁人,甘心献出自己的土地和民众,非常高调地对民众讲了一通大道理,劝民众接受戎狄的奴役。
文章插图
他说:“民众拥立君主,是希望君主能为他们谋利益。如今戎狄为了获得我的土地和民众发动了战争。但民众属于我和属于他们,又有什么区别?民众为了我去打仗,那我这个君主就等于是用民众的性命换来的,我怎么忍心?!”他阻止了民众的对戎狄的抗争,带领着自己的亲属,悄悄地离开了豳地,渡过漆水、沮水,越过梁山,到了岐山脚下定居。豳地民众惊觉古公亶父逃离,赶紧扶老携弱,渡过漆水、沮水,越过梁山,追赶到了岐山脚下,重新成为他的民众。豳地民众这种“穿越万水千山也要追随你”的壮举,惊动了其他国家的民众。这些国家的民众都认定古公亶父是个了不起的仁君,也纷纷前来归附。古公亶父的势力因此迅速壮大了起来。古公亶父的正妃太姜是个非常有贤德的女人,她一共生了太伯、虞仲和季历三个儿子。她处处以身作则,严格教导儿子,让他们在品德行为上不犯一丁点儿过错。季历娶妻太任。太任也是个非常有贤德的女人,她在生儿子昌时,“有圣瑞”——出现了圣人降生的瑞兆。古公亶父惊喜坏了,连连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一听这话,感觉父亲话里有话,这明明就是想要传位给昌的节奏啊。为了不让父亲为难,哥俩离家出走,逃到了荆蛮之地,和当地人融合在一起,纹身剪发,主动让位给季历,好让昌从季历那儿接位。这样,古公亶父去世后,季历理所当然地继位,是为公季。公季继承了父亲传下的仁德,专心推行仁义,遍服诸侯。公季去世,儿子昌即位,是为西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西伯遵循祖辈、父辈留下的成规,真诚地推行仁义,尊老慈幼,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吸引了众多人才前来投奔,这其中有闳夭、伯夷、叔齐、太颠、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等,真个是名士云集,济济一堂。这个时候的商纣王神智昏乱,为政残虐,重刑辟,有砲格之法。西伯流涕叹息。有崇氏(今陕西户县)国君崇侯虎偷偷向纣王告密说:“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纣王不由分说,命人把西伯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闳夭等人急坏了,赶紧搜罗美女、良马、珠宝、财物,厚赂纣王。纣王见到了美女,眉开眼笑,搓着手说:“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他不但赦免了西伯,还赐以弓箭斧钺,让西伯拥有专征讨伐邻近诸侯的权力。甚至,他还乐呵呵地把崇侯虎给卖了,说:“谮西伯者,崇侯虎也。”重获自由后的西伯,想和纣王做一笔交易: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砲格之刑。纣王想也不想,一拍大腿:成交!西伯回到岐山,整顿兵马讨伐崇侯虎,但他闭口不谈私人恩怨,而是找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发表宣言说:“余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唯为民。”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美术组@师者风采 | 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美术组 王钰老师
- 祭祀坑#河南殷墟王陵区新发现460多座祭祀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