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第2节 众妙之门的秘密|大道真影——重解道德经

意思|第2节 众妙之门的秘密|大道真影——重解道德经
文章图片

古本合校
道可道也 , 非恒道也;名可名也 , 非恒名也 。
无 , 名万物之始也;有 , 名万物之母也 。
故恒无欲也 , 以观其眇;恒有欲也 , 以观其所噭 。
两者同出 , 异名同谓 。
玄之又玄 , 众眇之门 。
通行版本
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常名 。
无名天地之始 , 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 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 同谓之玄 。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
(通行本第一章)
古本注释
眇:细微 。 读miǎo 。
噭:古同“叫” , 鸣叫 , 呼喊 。 读jiào 。
古本释义
道可以言说 , 并非永恒之道;名可以命名 , 并非永恒之名 。
【意思|第2节 众妙之门的秘密|大道真影——重解道德经】无 , 名为万物之始;有 , 名为万物之母 。
故而经常无欲 , 以观察其细微;经常有欲 , 以观察其所呼叫 。
两者一同出现 , 名称相异但说的都是同一种东西 。
非常玄妙 , 是众多微妙事物的门径 。
真经解读
本节是通行本《道德经》的第一章 , 也是马王堆帛书《老子·道篇》的第一段 , 但其是排在帛书《老子·德篇》之后的 。 因此这段话并不一定是老子原作的第一段文字 。 结合文意 , 本节应该是承接上一节的内容 , 对道的内涵做的进一步阐释 。
道可道也 , 非恒道也;名可名也 , 非恒名也 。
这句话作为通行本《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 , 困扰了中外学者两千多年 , 至今没有统一的解释 , 可谓是众说纷纭 。 本人不喜欢旁征博引 , 读者可自行查阅各家之说 , 在此不多赘述 。
“道可道 , 非常道” 。 这可以说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 但这句话原本是“道可道也 , 非恒道也” 。 是由于避汉文帝刘恒的讳 , 而把“恒”字改成了“常” 。 后文中的“恒”字皆同此 。 我们先来看看老子在这一节中所说的“道”到底是个什么道 。
“道”字有很多种解释 , 在《道德经》中出现的“道”主要有四种解释:
1、道体 。 是对宇宙本源的形象性描述 。
2、道理 。 是对宇宙秩序、规律、真理的抽象性描述 。
3、道路 。 供人和车辆通行的路 , 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或为人处世所遵循的途径 。
4、道白 。 言说、讲话 。
这句“道可道也 , 非恒道也”的第一个“道”字包含了道体和道理两层意思 , 第二个“道”是言说之意 , 第三个“道”仍然是道体和道理之意 。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确了:道可以言说 , 但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 接下来“名可名也 , 非恒名也”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名可以命名 , 但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
很多学者都说春秋时期“道”字没有言说之意 , “道”作“说”讲是几百年之后的事 ,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仔细看《诗经》 。 在《国风·鄘风·墙有茨》中第一句就是“墙有茨 , 不可扫也 。 中冓之言 , 不可道也 。 所可道也 , 言之丑也 。 ”这不是很明白的例证吗?
“道”不是永恒不变的 。 事实上 ,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 即便是道体 , 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 。 道理更是如此 , 很多曾经被人们认为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 当达到某些条件之后 , 就不再有效了 。 最典型的就是经典物理学的牛顿三大定律 , 它们只适用于宏观和低速运动 , 而在微观或高速的情况下就会失效 。 再比如人们对宇宙中心的认识 ,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 再到宇宙大爆炸理论 , 将来一定还会有新的理论出现 。 正所谓法无定法 , 人类就是在不断颠覆认知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进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