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颇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世人只看到李白的狂傲,看不到诗中的悲凉

唐诗、宋词是古文化中最耀眼、最璀璨的诗歌艺术。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所说的“古诗”,很多人都简单理解为“唐诗”。
所谓“古诗”,是以唐代为分水岭,唐代以前的诗歌才称之为古体诗,或者古诗。
到了唐代,古体诗虽然仍旧存在,但所占的比例很小,以绝句和律诗居多,也就是所谓的近体诗。
悲凉$颇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世人只看到李白的狂傲,看不到诗中的悲凉
文章插图
唐代的诗人犹如满天繁星,在历史的天河中静静闪耀着。
“诗圣”杜甫擅长律诗,把七律写到了极致;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七言绝句的功力炉火纯青;“诗仙”李白是个全能型的诗人,擅长各种流派,风格飘逸潇洒,有不少诗文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三尺青锋,一壶浊酒,剑胆琴心自飘零”,诗仙李白的一生充满了诗和远方,似乎永远没有眼前的苟且。
在李白留下的经典诗篇中,“剑”与“酒”是两个最常见的意象,他是一位最有武侠风格,最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
悲凉$颇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世人只看到李白的狂傲,看不到诗中的悲凉
文章插图
李白关于“剑”的巅峰诗篇莫过于《侠客行》,字字含杀气,句句有剑芒。
李白关于“酒”的巅峰诗篇莫过于《将进酒》,而《将进酒》也是最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
也许很多人都能把这首诗倒背如流,但世人只看到了李白的狂傲,却看不到诗中的无尽悲凉,你真读懂《将进酒》了吗?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奉诏入京,被封为“供奉翰林”。
但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供奉翰林”跟“翰林学士”的名字虽然很像,地位却有着天壤之别。
“供奉翰林”是一群有着各种文艺特长的人,陪皇帝进行文艺游赏等闲事。
“供奉翰林”中不仅仅有诗人,还有算卦的、弈棋的、修道的、求仙的、书法丹青,吹拉弹唱,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悲凉$颇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世人只看到李白的狂傲,看不到诗中的悲凉
文章插图
这“供奉翰林”并非李白的理想,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多长时间就因为性格狂傲而被排挤出京城。
李白心中烦闷不堪,却又无能为力,于是就踏上了云游四海的漫漫旅途。
李白四处流浪了八年多,有一天他遇见了好友岑勋、元丹丘,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李白就在嵩山之巅,胸中“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写下了这篇最有诗仙气韵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为何说这首诗最有“诗仙气韵”?全诗一开篇,李白就尽显宗师气魄,气势波澜壮阔,裹挟沧海风浪扑面而来。
悲凉$颇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世人只看到李白的狂傲,看不到诗中的悲凉
文章插图
第一句写黄河之雄浑恢宏,向东一路奔腾入海;第二句悲叹人生苦短,从青壮到垂暮,仿佛就是“朝暮”之间。
诗仙是怎么对待“人生苦短”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三句诗,以黄河之水的永恒衬托出凡人的渺小。
《将进酒》的这个开篇可谓壮阔至极,而又悲凉至极,这就是“诗仙”的感伤。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的诗,可谓字字珠玑。一般人的诗,全诗中有一两句经典就算不错了,而诗仙几乎句句都是经典。
悲凉$颇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世人只看到李白的狂傲,看不到诗中的悲凉
文章插图
【 悲凉$颇有诗仙气韵的一首诗,世人只看到李白的狂傲,看不到诗中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