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跨界卖酒的意义

【缘木求鱼】
【意义|跨界卖酒的意义】白酒作为一种日常特殊饮品 , 长久锁定太多的金融资源、社会注意力 , 在道理上很难讲得通 。
木木
大益董事长吴远之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 , 曾就普洱茶的“再认识”发表过很独到的见解 。 他说 , “普洱茶在没有被喝掉之前 , 微生物一直在工作 , 茶的品质是一直在变化的 。 ”
所谓的“一直在变化” , 意思当然是越变越好 。 一方面 , 茶的品质越变越好 , 另一方面 , 不断消费之下存量越来越少 , 理论上讲价格越来越高的概率确实非常大 。 于是 , 吴远之认为 , 用日益走高的价格 , 匹配某款普洱茶日益变好的品质 , 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 “这与金融无关” 。 话题突然转到金融上 , 虽然显得有点儿突兀 , 但吴远之以此回应外界关于普洱茶“炒作”议论的意思还是很清楚的 。
不过 , 如此回应显然说服力不足 。 如果高价买茶的目的 , 是以更高的价格转手卖出赚取差价 , 过程中再加上“杠杆” , 再掺杂进“期货手段” , 那么 , “这与金融无关”之类的辩白 , 肯定就底气不足 。 如果再对标当年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浓厚炒作气氛 , 这类辩白的分量就显得格外轻飘飘 。
毋庸讳言 , 普洱茶从默默无闻的边缘化茶品 , 在短时间内能大热天下 , “炒作”手段、金融助力 , 功不可没 。 观察普洱茶的起起伏伏 , 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世界闻名的“郁金香泡沫”、中国闻名的“君子兰泡沫”、“藏獒泡沫”……这类标的 , 借助强大的金融力量和“高妙”的炒作手段 , 虽然能飙起于一时、一地 , 但终归难以持久 , 价格一定会迅速向价值回归 。 总结一下古今中外的类似案例 ,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几乎可以无限量供给的某种商品的金融化 , 本质上难以摆脱“骗局”的标定 。
郁金香如此 , 普洱茶也一样 。 在供给无限的背景下 , 如果说 , 郁金香的那些形而上的卖点很难撑得住价格泡沫的话 , 普洱茶的诸多形而下的卖点同样撑不住泡沫化的价格 。 现实对此已经给出最好的回答 。 其实 , 只要略微尊重一下逻辑 , 普洱茶的神话恐怕一天也讲不下去 。 神话讲不下去 , 普洱茶的金融化当然就玩儿不下去 。 普洱茶如此 , 白酒也一样;当黄金的金融属性都被历史性弱化 , 把某种日用商品金融化、甚至打扮成一般等价物的样貌 , 其中的道理怎么说得通?
说到白酒 , 最近发生的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就是 , “鲁花”居然也跨界卖白酒了 , 卖的还是堪称“显酒”的酱香型 。 新闻一出 , 调侃者众 , “鲁花”收获的最具刺激性的调侃是:花生味儿的?可以肯定 , “鲁花牌”白酒里 , 肯定不会冒出花生味儿 , 既然是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大渡河酒业代为生产的“酱酒” , 味道只能是酱香 , 也就约略等于茅台味儿 。
跨界卖白酒 , “鲁花”打的并非是头阵 , 早就冲进茅台镇里“造酒”、卖酒的“外行”有不少 。 对这些“跨界者” , 绝大多数围观者的本能反应挺一致——非议调侃的多 , 鼓掌欢呼的少 。 其实 , 如果从破除强加在普通商品身上的金融外衣的角度看 , “鲁花”们的大胆行动 , 无论如何都值得点赞 。 如果华为、小米、娃哈哈 , 甚至移动、联通、中石油 , 都能跑来跨界卖“酱酒” , 大约 , 某类白酒的去金融化效率会提高不少 。
跨界“造酒”、“卖酒”的物质基础是坚实的 , 毕竟 , 红高粱遍地长 , 赤水河浩浩荡荡奔流了成百上千年 , 茅台镇的空气、微生物之类的宝贝都是现成的……既然中国人都喜欢喝“酱酒” , “酱酒”的利润空间又格外大 , 跨界冲进这个市场就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 既能提升企业利润 , 回报股东 , 客观上也有助于增加供给 , 平衡供需 , 稳定价格 。 更为关键的是 , 白酒作为一种日常特殊饮品 , 长久锁定太多的金融资源、社会注意力 , 在道理上很难讲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