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静默中的喧嚣

微信|静默中的喧嚣
文章图片

马建红(法学博士)
在临近2021年岁末的时候 , 读完了几年前买的一本书 , 这就是旅居纽约的英国作家奥利维亚·莱恩的《孤独的城市》 。 作者奥利维亚·莱恩因着爱情的缘故 , 义无反顾地从英格兰只身来到纽约这座巨无霸的城市 , 却发现曾经的信誓旦旦早已不在 。 没有了爱情 , 她只能独自一人无助地生活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城市中 , 体会着别样的孤独滋味 。 不过 , 作者很快就发现 , 在品味孤独方面她并不孤独 , 因为“很多作家、艺术家、电影人和音乐人都曾以各种形式去探索‘孤独’这一主题 , 尝试捕捉它的踪迹 , 应对它所唤醒的问题” 。 她收集那些似乎在阐释孤独或是为孤独所困的艺术作品 , 注意到了隐身在这些艺术品背后的人们 。
奥利维亚去档案馆 , 或者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等这些艺术家们曾经生活过的街区 , 寻访他们所记录的有关“孤独的城市”的故事 , 剖析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 。 面对孤独这一沉重的话题 , 作者认为 , 治愈孤独的方法与两件事情有关 , 一方面是“试着学会与自己友好相处” , 另一方面是“试着去理解很多表面看来折磨着我们的事情 , 我们可以并且应该对其进行抵制” 。
由于专业的限制与对书中所谈及的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陌生 , 该书阅读的过程并不轻松 , 然而其中所揭示的有关孤独的经验 , 却不时地会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 尤其是作者对生活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分析 , 更让人无法不佩服她的睿智与洞察 。
【微信|静默中的喧嚣】奥利维亚这样描写她的生活方式 , “每天醒来时 , 在我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前 , 我就会把手提电脑拽到床上 , 立刻登录Twitter , 它是我每天看到的第一样和最后一样东西 。 这个不断滚动的页面中的大部分信息来自陌生人、机构和朋友 。 在这个转瞬即逝的社群里 , 我是一个没有实体的、不断地变化着的存在 。 我在源源不断的消息中浏览着国内和市内的动态 。 这一连串的信息洪流、态度和观点在某些日子里比现实生活更多地吸引了我们的关注 。 ”而Twitter只是通往互联网这个无尽之城的一扇门 , “一天又一天 , 时间在点击鼠标中过去了 , 大量的信息夺去了我的注意力 , 我就像是一个不在场的、热心的见证人一样看着这个世界 。 ”像一个永远在监视着一切的间谍般 , 跟随着那些无止境的链接 , 随着点击的动作 , 进入到无数个由图片、文字、视频组成的故事里 , “无数个小时过去了 , 我都做了些什么?我想要知道外面发生的一切 。 我想寻求刺激和鼓舞 , 想与世界保持联系 , 可我又想保留我的隐私和私人空间 。 我想表明自己的存在 , 列出我的兴趣和异议 , 告知世界我还在这里用我的手指思考着 , 即便我几乎已经丧失了语言这门艺术 。 我想要去看 , 也想要被看见 , 透过扮演着中介角色的屏幕 , 这一切变得越发容易了 。 ”
读到奥利维亚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描写时 , 我们分明看到了现实中的自己 , 只不过我们换了一个网页或程序而已 。 相信我们每个人在每天早上醒来 , 眼睛还未睁开时 , 就开始摸索放在枕边的手机 , 登录微信或微博 , 这也是许多人“每天看到的第一样也是最后一样东西” 。 人们浏览着朋友圈或微信群中的各种信息 , 只要我们愿意 , 可以看到世界上各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某个明星出轨了 , 离婚了;某个网红因为偷税漏税被查 , 直播平台全部被封了;某地发生了地震 , 居民裹着被子出现在惊慌失措的人群中;瞄几眼世界各地疫情防控的形势 , 会生发出“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叹;一部新上映的影片 , 先睹为快者已经开始剧透并给出自己的评分;某个官员落马了 , 在法庭上懊悔痛哭 , 屏幕这边的评论则是“活该 , 早知今日 , 何必当初!”